骨關節炎指由多種因索引起關節軟骨纖維化,破裂,潰瘍,脫失而導致的關節疾病。其病理特點為關節軟骨變性破壞,軟骨下骨硬化或褒性變,關節邊緣骨質增生,滑膜增生,關節囊攣縮,韌帶松弛,肌肉萎縮無力等。骨關節炎以中老年患者多見,女性多于男性。60歲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可達50%。骨關節炎好發于負重大,活動多的關節,如膝,脊柱(頸椎和腰椎),髖,跺,手等關節。
骨關節炎的診斷要點
(一)關節疼痛及壓痛
初期為輕度或中度間斷性隱痛,休息時好轉氣變化有關。晚期可出現持續性疼痛或夜間涌。
(二)關節僵硬
在早晨起床時關節僵硬及發緊感,也稱為層僵,活動后可緩解。
(三)關節腫大
膝部、手部關節腫大變形明顯。
(四)骨摩擦音(感)
由于關節軟骨破壞,關節面不平,關節活動時出現骨摩擦音(感)于膝關節。
(五)關節無力,活動障礙
(六)X線檢查
非對稱性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硬化或囊性變,關節邊緣增生和骨贅形成或伴有不同程度的關節積液,部分關節內可見游離體或關節變形。根據患者的癥狀和體征,x線表現及一班不難診斷骨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