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疼痛是一個主觀訴述,每個患者所反映的關節疼痛癥狀,其實際含義可能各不相同。突發性嚴重疼痛與長時間反復疼痛的患者,其病變程度可能大不相同。在關節部位疼痛的診斷上重要的是首先詢問詳細的病史,了解疼痛的各種特征,包括發病快慢,疼痛性質、發作時間,伴隨癥狀,加重或緩解因素。
詳細詢問關節疼痛患者的詳細病史
1、起病快慢
關節疼痛分急性與慢性而言。急性疼痛見于感染性炎癥,特別是化膿性關節炎。多以劇痛與腫脹急劇開始。沙門菌關節炎,腦膜炎球菌性關節炎,念珠狀鏈桿菌性關節炎等感染性關節炎均以關節疼痛驟然開始,隨之可有腫脹或滲液。代謝性關節病、痛風發病較快,驟然開始劇痛/慢性疼痛多見于變性性關節病,增生性骨關節病,骨壞死性關節病,特發性關節病,營養性關節病,內分泌,血液病性關節病,代謝性關節病,關節腫瘤,創傷性關節病等。
2、疼痛性質
一般痛的性質對診斷大多無助,開始站立時關節疼痛,活動一會兒疼痛減輕或消失多為退變性骨關節病,交鎖性疼痛多為膝關節內半月板損傷或游離體。靜息性疼痛多為骨內壓增高,運動時疼痛多為骨壞死性關節病。
3、關節創傷
許多關節疼痛是由于關節創傷,損傷關節內軟骨,關節內骨折,韌帶撕裂。關節囊損傷,關節內結構損傷,外傷史對于診斷關節痛有重要意義。
4、伴隨癥狀
感染性關節炎多伴有全身中毒癥狀,發熱、頭痛、食欲缺乏。風濕性關節炎多伴有心臟炎,舞蹈病,環形紅斑、皮下結節。牛皮癬性關節炎伴有皮膚病損。痛風性關節炎可有脈管病,腎臟尿酸鹽結石。血友病性關節炎可有其他部位出血。急性白血病關節受累,常見脾臟腫大,肝臟腫大,淋巴結病或紫癲。淋病性關節炎可有淋病性尿道炎,眼結膜炎等。潰瘍性結膜炎性關節病可有發熱,貧血,腸道排出血液和新液。結核性關節炎可伴有皮膚斑丘疹。發熱和肌痛。類風濕關節炎可有肌肉萎縮,骨質疏松,貧血,鞏膜炎等。骨關節病可伴有遠端指間關節Heberden結節。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關節受累,并可有食欲缺乏,嘔吐與便秘,多尿,煩渴,虛弱疲乏,普遍性骨質疏松。
溫馨提示:關節疼痛應當進行全面、細致的體格檢查。首先應當是望診,觀察關節部位有無紅腫、隆起,靜脈怒張、竇道、癲痕、肌肉萎縮、畸形等情況。結合觸診了較兩側是否對稱,等長,是否有關節積液。如膝關節的浮骸試驗,是檢查關節積液的常用方法。步態往往也是表明關節疾患的重要表現,如破行,鴨行步態,跳躍步態,呆步及麻痹性步態,痙攣性步態等;某些關節病變可有關節活動時彈響;關節的觸診即對關節周圍肌肉收縮和關節活動度情況的檢查,兩側要進行對比。肢體測量也是診斷中一項內容。針對不同關節有不同的特殊檢查法,而不同的檢查法對疾病的診斷具有特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