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又稱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包括股骨頭全脫位、半脫位和髖臼發育不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左髖受累多于右髖,雙朗髖發病多于左髖。
一、站立前期
1、髖關節屈曲外展試驗,雙髖關節和膝關節各屈曲90°位時,正常新生兒及嬰兒髖關節可外展80°左右。外展受限在70°以內時應疑有髖關節脫位。檢查時若聽到響聲后即可外展90°表示脫位已復位。
2、Galeazzi征或Allis征,雙髖屈曲90°,雙腿并攏,雙側內踝對齊,患者膝關節平面低于肩側。
3、Ortolani及Barlow試驗(“彈進”及“彈出”試驗)。
(1)Ortoani(“彈進”)試驗
新生兒仰臥位,助手固定骨盆。檢查者一手拇指置于股內側上段正對大轉子處,其余指置于股骨大轉子外側。另一手將同側髖、膝關節各屈90°,并逐步外展,同時置于大轉子外側的四指將大轉子向前、內側推壓,此時可聽到或感到一“彈跳”,這是脫位的股骨頭通過杠桿作用滑入髖臼而產生。即為陽性,就可診斷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因新生兒哭鬧、亂動或內收肌攣縮時,該體征可能變化為陰性,但并不能排除脫位的存在。
(2)Barlow(“彈出”)試驗
在上述的體位,使髖關節逐步內收,檢查者用拇指向外、后推壓,若股骨頭自髖臼脫出,可聽到或感到一“彈跳”。當解除推壓力時,股骨頭可滑回髖臼內,亦可出現“彈跳”,即為陽性。陽性結果表示有可能脫位,目前還未脫位,應診斷為不穩定髖。
上述方法不適用3個月以上的嬰幼兒,因有可能造成損害。
4、患側股內收肌緊張、攣縮。
5、B超檢查,可早期發現新生兒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一種有用而又無損傷的方法,進行普查時可用此法最為方便有效。
6、X線檢查,對疑有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患者,應在出生后3個月以上(在此之前髖臼大部分還是軟骨)拍雙側髖關節的骨盆正位片。X線片上可發現髖臼發育不良,板半脫位或脫位。拍攝X線片時,應加性腺防護板。
二、脫位期
Trendelenburg征(單足站立試驗)呈陽性:在正常情況,用單足站立時,臀中、小肌收縮,對側骨盆抬起,才能保持身體平衡。如果站立側患有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時,因臀中、小肌肉松弛,對側骨盆不但不能抬起,反而下降。X線拍片檢查可明確脫位性質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