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患者有明確膝扭傷史。受傷后,膝關節會劇痛,導致患者不能自動伸直,關節腫脹。膝關節間隙處的壓痛是半月板損傷的重要依據。半月板損傷后的常見癥狀包括局限性疼痛、關節腫脹、彈響和交鎖、股四頭肌萎縮、打軟腿以及在膝關節間隙或半月板部位有明確的壓痛。
膝蓋是人體最薄弱的地方,膝蓋半月板也是人體最容易受損傷的部位。了解膝蓋半月板損傷有什么癥狀,可以幫助患者對膝蓋半月板損傷進行早期診斷,進而進行及時治療。下面為您介紹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診斷方法有哪些:
1、壓痛部位
壓痛的部位一般即為病變的部位,對半月板損傷的診斷及確定其損傷部位均有重要意義。檢查時將膝置于半屈曲位,在膝關節內側和外側間隙,沿脛骨髁的上緣(即半月板的邊緣部),用拇指由前往后逐點按壓,在半月板損傷處有固定壓痛。如在按壓的同時,將膝被動屈伸或內外旋轉小腿,疼痛更為顯著,有時還可觸及到異常活動的半月板。
2、回旋擠壓試驗
患者仰臥,檢查者一手握小腿踝部,另一手扶住膝部將髖與膝盡量屈曲,然后使小腿外展、外旋和外展、內旋、或內收、內旋、或內收、外旋,逐漸伸直。出現疼痛或響聲即為陽性,根據疼痛和響聲部位確定損傷的部位。
3、強力過伸或過屈試驗
將膝關節強力被動過伸或過屈,如半月板前部損傷,過伸可引起疼痛;如半月板后部損傷,過屈可引起疼痛。
4、側壓試驗
膝伸直位,強力被動內收或外展膝部,如有半月板損傷,患側關節間隙處因受擠壓引起疼痛。
5、單腿下蹲試驗
用單腿持重從站立位逐漸下蹲,再從下蹲位站起,健側正常,患側下蹲或站起到一定位置時,因損傷的半月板受擠壓,可引起關節間隙處疼痛,甚至不能下蹲或站起。
6、重力試驗
病人取側臥位,抬起下肢作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患側關節間隙向下時,因損傷的半月板受擠壓而引起疼痛;反之,患側關節間隙向上時,則無疼痛。
7、研磨試驗
病人取俯臥位,膝關節屈曲,檢查者雙手握住踝部將小腿下壓同時作內外旋活動,損傷的半月板因受擠壓和研磨而引起疼痛;反之,如將小腿向上提再作內外旋活動,則無疼痛。
X線檢查:拍照X線正側位片,雖不能顯示出半月板損傷情況,但可排除其他骨關節疾患。膝關節造影術對診斷意義不大,且可增加病人痛苦,不宜使用。
對半月板損傷的診斷,主要依據病史及臨床檢查,多數病人有外傷史,患側關節間隙有固定性疼痛及壓能,結合各項檢查綜合分析,多數能作出正確診斷。對嚴重創傷患者,要注意檢查有無合并側副韌帶和十字韌帶損傷。對晚期病例,要注意檢查是否有繼發創傷性關節炎。
盤狀半月板呈較厚的盤狀,易受損傷,常為兩側性。主要癥狀為關節活動時常發出明顯清脆的彈響聲。關節活動時外側半月板處可摸到包塊,并有壓痛。半月板損傷后粘液性變可產生半月板囊腫,癥狀與半月板損傷相似,局部有明顯包塊,伸膝時包塊較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