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病又稱骨關節炎,該病是一種非炎癥性的退行性關節病,表現為關節疼痛、僵硬,特別是長時間活動后。好發于50歲以上人群,女性多于男性,本病不同程度的影響中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
因此在日常如果出現該病的癥狀,還需盡早到正規醫院進行確診治療。為了方便大家對于該病的診斷有所了解,下面就為大家做下詳細的介紹吧。
骨關節炎的診斷方法具體如下
1、實驗室檢查
血沉、血球計數、血生化正常,熱凝集試驗陽性。10%-30%患者甲狀腺外形顯示功能減退??捎没簷z查進行退變性關節病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感染性關節炎鑒別,當急性炎癥反應,關節蓄積大量液體時,關節液檢查與正?;合嗤?/p>
此時,關節液清亮透明微黃、粘性,不形成凝塊。細胞計數正常60-3000,主要由單核細胞構成。糖濃度與血相同,蛋白含量不超過5.5g/100mL。
相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滑液在靜置情況下是稀薄、混濁和有凝塊的液體。Ropes試驗陽性,而骨性關節炎卻是陰性。細胞計數常增高3000以上,主要是多形核細胞,滑液總蛋白常常在8g以上,球蛋白濃度往往等于或超過白蛋白。當骨性關節炎合并類風濕性關節炎時,滑液可具有兩種疾病的表現。
因此,雖然滑液有典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特殊表現,但是患骨性關節炎并不能除外,因此僅由關節滑液只能確診主要病因。另外,滑液有骨性關節炎特點時,也可能類風濕性關節炎處于靜止期。一旦懷疑上述兩種疾病都存在,必須進行反復的滑液檢查。
2、X線檢查
骨性關節炎早期X線檢查正常。稍后逐漸出現關節間隙狹窄,反映覆蓋在皮質上的關節軟骨層變薄。最后,骨性關節病進行性發展,關節間隙明顯變窄,關節緣變銳,于邊緣出現骨刺或骨贅(osteophyte)形成,軟骨下骨增厚和硬化,于軟骨下骨受壓最大部位發生骨囊腫。
X線拍片陰性并不能排除骨性關節炎。相反,X線檢查有典型表現,也不能肯定是原發性骨性關節炎。退變性改變常常同時存在其他疾病,痛風、感染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值得注意。
3、需要與繼發性髖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相鑒別
繼發性常因先天性的髖關節脫位、髖臼發育不良、骨折、脫位、以及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等引起。發生退變后關節軟骨相繼變脆、變薄和出現蟲蝕狀缺損,并露骨面硬化。由于關節囊內高壓,軟骨破壞和骨質疏松及囊狀改變,退變增生形成骨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