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人們對甲型肝炎的研究早于對乙型肝炎的研究,但是,發現甲型肝炎病毒的時間,卻在發現乙型肝炎病毒的后面。甲型肝炎(簡稱甲肝)是由甲肝病毒(HAV)引起的一種病毒性肝炎,是一種直徑平均為27納米,20面對稱球形顆粒,有空心和實心兩種顆粒,有雙層外殼和明顯的核心。在溫度為56℃時仍然可以存活30分鐘,在零下20℃可以存活1年半,加熱到100℃5分鐘和紫外線照射1小時方可殺死。
早期癥狀
甲型肝炎的早期癥狀有畏寒、不明原因的發熱、食欲減退、厭油、乏力、肝區疼痛以及腹脹、腹瀉、黃疸、肝腫大及肝功能異常等癥狀。部分人感染甲肝病毒以后,不出現任何甲肝的臨床癥狀,甚至肝功能檢查也正常,而到恢復期卻可產生抗甲型肝炎病毒抗體。甲肝的早期一般沒有明顯的癥狀體征,缺乏特異性,容易被人們誤診和漏診,而延誤病情,繼而引起暴發或散發流行,因此了解甲肝早期的癥狀,做到及時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是很有必要的。春季為甲肝的好發季節,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長時間的發燒、疲乏、厭油、小便發黃等癥狀,建議到醫院檢查肝功能是否正常等,以排除診斷,以免漏診,延誤病情。
各時期癥狀
1、黃疸時期
起病急,有畏寒、發熱、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厭油、惡心、嘔吐、腹痛、肝區痛、腹瀉、鳥色逐漸加深,至本期末程濃茶狀。少數病例以發熱、頭痛、上呼吸道癥狀等為主要表現。本期持續1-21日,平均5-7日。
2、黃疸期
自覺癥狀可有所好轉,發熱減退,但尿色繼續加深,鞏膜、皮膚出現黃染,約于2周內達高峰。可有大便顏色變淺、皮膚騷癢、心動過緩等梗阻性黃疸表現。肝腫大至肋下1-3cm,有充實感,有壓痛及叩擊痛。部分病例有輕度脾腫大。本期持續2-6周。
3、恢復期
黃疸逐漸退,癥狀減輕以至消失,肝、脾回縮,肝功能逐漸恢復正常。本期持續2周至4個月,平均個月。
甲型肝炎的化驗檢查出現血清膽紅素和谷丙轉氨酶(SALT)明顯增高;病情常呈自限性,預后良好,大多數(80%以上)在3個月內臨床癥狀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6個月內完全治愈。無轉為慢性肝炎的傾向,無甲肝病毒慢性攜帶者。極少出現重型肝炎。
總之,甲型肝炎傳染源通常是急性患者和亞臨床感染者,病人自潛伏末期至發病后10天傳染性最大,糞-口途徑是其主要傳播途徑,水、食物是爆發性的主查方式,日常生活接觸是散發病例的主要傳播途徑。有報道甲型肝炎亦可通過血液傳播和垂直傳播,尚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