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肝癌是我國常見惡性腫瘤之一。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肝癌。由于依靠血清甲胎蛋白(AFP)檢測結合超聲顯像對高危人群的監測,使肝癌在亞臨床階段即作出診斷,早期切除的遠期效果尤為顯著。
一、原發性肝癌的診斷標準
(1)病理診斷:1、肝組織學檢查證實為原發性肝癌者。2、肝外組織的組織學檢查證實為肝細胞癌。
(2)臨床診斷:1、AFP對流法陽性或放免法>400μg/ml,持續四周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動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腫瘤及轉移性肝癌者。:2、影像學檢查有明確肝內實質性占位病變,能排除肝血管瘤和轉移性肝癌,并具有下列條件之一者:①AFP>200mg/mI。②典型的原發性肝癌影像學表現。②無黃疸而AKP或r-GT明顯增高。④遠處有明確的轉移性病灶或有血性腹水,或在腹水中找到癌細胞。⑤明確的乙型肝炎標志物陽性的肝硬化。
(3)定性診斷:原發性肝癌的定性診斷需綜合分析病人的癥狀、體征及各種輔助檢查資料。
(4)定位診斷:1、B超檢查,獲得肝臟及鄰近臟器切面影圖,可發現2-3cm以下的微小肝癌。:2、放射性核素肝臟顯像,病變的大小在2c2n以上才能呈現陽性結果。:3、CT及MRI:有利于肝癌的診斷。當肝癌直徑小于2cm或密度近似正常肝實質CT難以顯示。肝癌呈彌漫性,CT不易發現;區別原發性或繼發性肝癌有困難。經造影增強肝影后可顯示直徑在1~2cm的病灶。MRI具有叮的優點,能更清楚的顯示肝癌的轉移性病灶,可作不同方位的層面掃描。:4、選擇性肝動脈造影及數字減影造影,選擇性肝動脈造影(DSA),是一種靈敏的檢查方法,可顯示直徑在lcm以內的肝癌。
二、原發性肝癌的鑒別診斷
1、繼發性肝癌:肝臟血源豐富,其他癌腫可轉移至肝臟,我校病理解剖資料,繼發性肝癌為原發性肝癌的1.2倍,其中以繼發于胃癌的最多,其次為肺,結腸,胰等的癌腫,繼發性肝癌大多為多發性結節,臨床以原發癌表現為主,少數可僅有繼發性肝癌的征象如肝腫大,肝結節,肝區痛,黃疸等,除個別來源于胃,結腸,胰的繼發性肝癌病例外,血清AFP多呈陰性。
2、肝硬化與肝炎:原發性肝癌常發生在肝硬化基礎上,兩者鑒別常有困難,鑒別在于詳細病史,體格檢查聯系實驗室檢查,肝硬化病情發展較慢有反復,肝功能損害較顯著,血清AFP陽性多提示癌變,少數肝硬化,肝炎患者也可有血清AFP升高,但通常為“一過性”且往往伴有轉氨酶顯著升高,而肝癌則血清AFP持續上升,往往超過500ng/ml,此時與轉氨酶下降呈曲線分離現象,甲胎蛋白異質體LCA非結合型含量>75%提示非癌肝病。
3、肝膿腫:臨床表現發熱,肝區疼痛和壓痛明顯,反復多次超聲檢查常可發現膿腫的液性暗區,超聲導引下診斷性肝穿刺,有助于確診。
4、其他肝臟良性腫瘤或病變:如血管瘤,肝囊腫,肝包蟲病,膽嚇癌,膽管癌,結腸肝曲癌,胃癌,胰腺癌及腹膜后腫瘤等易與原發性肝癌相混淆,除甲胎蛋白多為陰性可助區別外,病史,臨床表現不同,特別超聲,CTMRI等影像學檢查,胃腸道X線檢查等均可作出鑒別診斷。
溫馨提示:肝穿刺活檢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無數危險性,在B超或CT引導下用細針穿刺癌結節查癌細胞陽性者即可過程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