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是肝病中比較嚴重的一種,由于其病發的原因是比較復雜的,因此,治療這種疾病也是比較困難的,而且其治療之后往往會復發,主要是肝臟內的細胞發生了比較嚴重的壞死現象,導致一些肝臟的功能發生了障礙或者是出現了失代償等,對于一些經濟比較苦難的家庭來說更是嚴重的,其治療的費用也是比較高的,對于肝衰竭的患者來講,其在臨床上一般的診斷方法以及依據主要四通過其病因、病史、臨床上的一些常見表現以及輔助的檢查等一些方面進行確定,這對于患者之后的治療以及預防是比較有幫助的。
急性肝功能衰竭診斷檢查
1.凝血酶原時間測定此項檢查為正確反映損害嚴重程度的最有價值的指標之一,有助于早期急性肝衰竭的診斷。本試驗要求嚴格,需由有經驗者負責,力求準確。本病表現為凝血酶原時間明顯延長。
2.膽堿酯酶測定此酶由肝細胞合成,故嚴重肝損害時血清膽堿酯酶明顯降低。
3.膽酶分離現象膽紅素逐漸升高而ALT卻下降。80%的ALT存在于肝細胞漿內,當肝細胞損害時,細胞膜通透性改變。ALT逸入血液內。疾病早期ALT可升高,隨病情加重,到一定時期該酶已耗竭,加之其半衰期短,血清中ALT下降,提示預后不良。
4.AST/ALT比例動態觀察病后10日內測定.對預測病情及預后有一定意義。ALT主要在肝細胞漿內,AST大多存在于線粒體內,正常AST/ALT比值為0.6。當肝細胞嚴重損害時,AST從線粒體排出,其比值即>1。
5.氨基酸(AA)測定包括尿氨基酸總量及血清氨酸分析。由于幾乎所有氨基酸均在肝內代謝,由肝細胞合成人體必需的蛋白質。當嚴重肝損害時,AA不能被利用而引起AA代謝障礙及平衡失調。急性肝衰竭首先尿AA總量明顯增加,血清中芳香族AA增高。支/芳比值由正常的3~3.5下降為<1,提示預后不佳。
總之,由于肝衰竭患者食欲減退伴隨明顯消化道癥狀,吸收和消化不良較為普遍,加之肝衰竭時對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素代謝紊亂,營養不良的狀況尤為突出,通過臨床工作中對各類肝衰竭患者的救治,我們發現合理、有效的營養支持可滿足機體能量所需、促進肝細胞再生、改善肝臟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和對感染和毒素抵抗力、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改善疾病預后,往往比藥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