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肝癌需做那些檢查項目?近幾年來現血清AFP陰性的原發性肝癌有增多趨勢,因而,開發更新、更特異、更敏感的標志物已經成為緊迫的課題,尋找癌胚特性的同功酶及異質體;尋找特異亞組成成分為當前肝癌血清標志物研究的方向。近幾年國內外報道對肝癌診斷具有較高價值的有:
①r-GT同功酶(GGTⅡ):
應用聚丙烯酰胺梯度電泳分離法可顯示同功酶12條帶。Ⅰ′、Ⅱ、Ⅱ′帶是原發性肝癌的特異條帶,陽性率為79.7%,AFP陰性者此酶陽性率為72.7%。
②甲胎蛋白異質體(Fuc AFP):
目前以扁豆凝集素(LCA)親和交叉免疫自顯影法測定AFP異質體診斷價值為高。有二種異質體即LCA非結合型(AFP-N-L)和結合型(AFP-R-L)。肝癌含AFP-N-L平均49.13±27.20%(0~100%),<75%為肝癌診斷標準,陽性率86.0%,隨病情惡化而降低。非癌肝病AFP-N-L為93.30±7.66%,假陽性率為1.6%。
③異常凝血酶原:
肝臟合成凝血酶原無活性前體,經維他命K,r羧化為活性形式。肝癌時,肝癌細胞的微粒體內維他命K依賴性羧化體系功能障礙,羥化酶活力下降,引起谷氨酸羧化不全,從而形成異常凝血酶原。近來人們發現肝癌細胞自由具有合成和釋放異常凝血酶原的功能。國內用放射免疫自顯影法測定異常凝血酶原≥250μg/L,為標準,肝癌陽性率為69.4%,AFP低濃度和AFP陰性肝癌的陽性率分別為68.3%和65.5%,小肝癌符合率為62.2%,多數資料表明異常凝血酶原對原發性肝癌有較高的特異性性,各種非癌肝病、繼發性肝癌及良性肝腫瘤的假陽性極低,可能成為有價值的肝癌標志物。
④血清巖藻糖苷酶(AFu):
AFu屬溶酶體酸性水解酶類,主要生理功能是參與巖糖基的糖蛋白、糖脂等生物活性大分子的分解代謝。AFu超過110Kat/L應考慮原發性肝癌,國內報道AFu診斷原發性肝癌的陽性率為81.2%,對AFP陰性肝癌和小肝癌陽性率分別為76.1%和70.8%,繼發性肝癌、良性肝占位病變均陰性,但肝硬化、慢性肝炎的假陽性較高。
⑤M2型丙酮酸激酶(M2-PyK):
丙酮酸激酶(PyK)是糖酵解中的關鍵酶,有L,R,M1M2(k)型4種同功酶,胎肝及肝癌組織中主要是M2(K)可視為一種癌胚蛋白,ELIS夾心法可測到Pg級微量靈敏度高的癌標志。正常值為575.8±259.5ng/L肝癌者較正常高5倍,在小肝癌階段即明顯增高,分化愈差M2-PyK值得高愈明顯。陽性率5.2%,消化道腫瘤亦可升高,而肝炎、良性肝腫瘤不高。
⑥同工鐵蛋白(AIF):
同工鐵蛋白在肝癌時由于肝癌細胞合成增多,釋放速度加快故對肝癌診斷有一定意義。正常人為16~210μg/L300μg/L為診斷界值,肝癌病人72.1%超過此值,假陽性為10.3%,AFP陰性或低濃度AFP肝癌陽性率66.6%,<5cm的小肝癌陽性率62.5%。
⑦α-抗胰蛋白酶(AAT):
人肝癌細胞具有合成份泌AAT的功能,當腫瘤合并細胞壞死和炎癥時升高,用免疫過氧化酶技術顯示肝癌時高于4000ng/L者占74.9%,良性肝病為3~10.9%,AFP陰性肝癌陽性率22.7%。
⑧醛縮酶同功酶A(ALD-A):
肝癌時ALD-A出現并增高>800ng/ml時有助診斷,AFP陰性肝癌陽性率為73.6%。
綜述上述肝癌標志物對原發性肝癌特別是AFP陰性病例的診斷有輔助意義,但仍不能取代AFP在肝癌診斷中的地位。根據實踐經驗聯合檢測優于單檢測,血清AFP檢測聯合1~2茂肝癌標志物即可明顯提高原發性肝癌的陽性檢出率。臨床分析中尚應結合病史、影像診斷學或組織學資料綜合判斷,才能得出準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