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眼近年來在生活中非常多見,很多近視眼患者很驚慌,擔心視力會逐漸加深,不知道應該如何應對,大部分人對于近視眼的病因機制不是很了解,想要治療也就會覺得無從下手,下面我們就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目前比較認可的近視眼病因機制理論。
近視眼的發病機制包括病因與發生機制,可就單純性近視眼與病理性近視眼分別討論。
1、單純性近視眼
(1)、病因:單純性近視眼的病因假說很多,主要可歸納為遺傳和環境兩大類。
①遺傳假說:單純性近視眼有明顯家族聚集現象,在學生等人群調查發現雙親均為近視眼者,子代近視眼發生率明顯高于雙親僅一為近視眼者;后者又遠高于雙親均無近視眼者。說明遺傳是近視眼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種族的近視眼發生率有很大差異,黃種人發生率最高,白種人次之,黑種人最低。即使在同一環境條件下,不同種族的近視眼發生率仍有明顯差異,指示遺傳因素是種族差異的主要原因。
②環境假說:認為單純性近視眼是環境因素決定的,主要是近眼工作。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單純性近視眼發生率與近眼工作量有關。先有多量近眼工作,然后發生近視眼。前者是因,后者是果。營養,體育運動,有機磷農藥污染等因素是否與近視眼發病有關,還有待研究。
(2)、發生機制:指引起近視眼發生的生化、病理、光學、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改變。決定眼屈光力的主要因素為角膜曲率半徑,晶狀體屈光力與眼軸長度。Sorsby認為三項中如有一項異常即可造成近視眼;三者均在正常范圍內,只要組合不當,也可造成近視眼。近年的實測結果顯示單純性近視眼主要的單項改變為眼軸延長,與角膜曲率半徑關系較小。
人類近視眼發生時,眼軸延長發生的機制與鞏膜,尤其是后極部鞏膜的薄弱有關。鞏膜結構主要包括細胞(成纖維細胞)和細胞外基質(膠原纖維,彈性纖維,氨基葡聚糖和蛋白多糖等)。兩者力量的削弱都可引起眼軸延長。哺乳類動物實驗中也證實近視眼時有鞏膜薄弱,膠原纖維,蛋白多糖和氨基葡聚糖的減少以及基質金屬蛋白酶的增加。雞的鞏膜結構不同,除纖維層外并有軟骨層。近視眼時由于軟骨層的增厚,造成鞏膜的增厚加強。因此眼軸延長是鞏膜組織增多,主動伸長的結果,與哺乳類動物相反。因此雞的研究結果不能隨意搬用于人類。作近視眼實驗時,哺乳類尤其是靈長類動物的結果,可能與人類較接近。
據國內大規模調查,青少年近視眼用睫狀肌麻痹藥后5%~8%的患者近視眼完全消失,即假性近視,完全是調節因素造成的。約50%的近視眼度數基本不變,為真性近視,是器質性改變(主要是眼軸延長)造成的。其他42%~45%的近視眼,度數降低但未完全消失,此為半真性近視,是由調節和眼軸改變共同造成的。除調節外,調節性集合與調節的比率(AC/A)在發病中所起作用也值得注意。
2、病理性近視眼
病理性近視眼的發生與遺傳關系較大。病理性近視眼的遺傳方式主要為單基因遺傳,具有遺傳異質性,有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連鎖隱性遺傳等各種遺傳方式。
(1)、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根據我國較大規模的家系調查和流行病學研究,病理性近視眼最常見的遺傳方式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根據有:
①家系分析:根據我國7大組病理性近視眼共507個家系的調查分析,雙親均為病理性近視眼者,子代接近全部發病(93%);病理性近視眼患者的雙親均未發病(即均為雜合子),其同代矯正發病率為22.3%(Lentz矯正法);如雙親之一發病(另一方應為雜合子),同代發病率為45.6%,基本符合常染色體隱性遺傳規律。
②流行病學調查:有人對山東某地區作了病理性近視眼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各種表型通婚時子代發病率與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假設的預期值完全符合。
③聚集分析研究:對6個病理性近視眼家系進行聚集分析研究,得出的結論是病理性近視眼屬于單基因遺傳,符合常染色體隱性遺傳規律,基因頻率為14.7%。有少數散發性病例,也不能排除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存在。
(2)、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理性近視眼中有些家系有多代連續的垂直傳代,每代多個個體的子代發病率均接近半數,較可能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由于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型的病理性近視眼基因頻率較高(10%~15%),人群中雜合子頻率約18%~24%,因此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病理性近視眼患者與表型正常者通婚時,每4~5次婚姻中即有一次遇上雜合子,而造成子代發病(假顯性現象)。因此不能見到垂直傳代即認為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3)、性連鎖隱性遺傳:有極少數病理性近視眼家系僅男性發病,且有女性攜帶者傳代等現象,較可能為性連鎖隱性遺傳。
(4)、基因定位:病理性近視眼的基因定位已發現的突變基因位點有MYP1,位于X染色體q28;MYP2,位于18p11.31;MYP3,位于12q21-q23;7q36及17q21-22。但此類調查對象均為個別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家系,且其結果大多不能在以后的研究中重復,可見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病理性近視眼具有遺傳異質性,目前已發現的突變基因位點可能只代表極少數的個別病例。多數的病理性近視眼患者的突變基因仍有待探索。現正在積極探索的基因包括與各種生長因子,細胞外基質有關的基因。我國有作者發現高度近視眼可能與HLA-DQB1有關,也值得注意。
溫馨提示:為了孩子有一雙明亮的眼睛,父母要給孩子均衡營養,教育孩子不偏食。家長還要注意孩子的飲食衛生,不要讓他們挑食,食譜要多樣化,保證孩子獲得眼睛生長發育和維持功能所需的各種營養。對已經患了近視眼的孩子,也可以輔用食療,如要少食酸甜食品,因為食糖過多,會使血中產生大量的酸,而酸性的食品也會產生大量的酸,會影響食物中鈣離子的吸收,這對近視的發生和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參考文獻:《近視眼學》、《近視眼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