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生殖技術是當前可以幫助難以受孕的夫妻的常用的先進技術。 試管嬰兒就是使用該技術的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方法生育的嬰兒。世界首例試管嬰兒的誕生被譽為繼心臟移植成功后20世紀醫學界的又一奇跡,激發了全球許多國家研究這一高新技術的熱潮。
1 正確認定親子關系
采用供精人工受精及供卵或供胚IVF-ET技術所生子女,都會有遺傳父親、遺傳母親、撫養父親、撫養母親,乃至孕育母親等幾種親屬同時并存,誰是孩子真正的父母?如何正確認定親子關系?對此一定要沖破傳統血緣親屬的思想束縛,遵循撫養為重的原則,確認 撫養父母是孩子的真正父母。這是因為生殖只是個生物學的短暫過程,而撫養需長期提供孩子的一切生活資料還要花費心血實施教育、培養孩子的道德品質,心理素質、生活能力、文化知識。權利與義務是統一的,撫養父母既然盡到了撫養教育和保護孩子的義務,而這又是遺傳父母未曾做到的,撫養父母自然應有做父母的權利。這種倫理觀的確立是ART存在和發展的社會前提。在國家尚未對此立法之前,應以《繼承法》中關于領養子女及贍養人權利義務的有關條文作為法律依據,保障撫養父母與供精、供卵、供胚所生子女之間的親子關系的確定,以保障這種倫理觀念的確立。
2 嚴防背離計劃生育要求的負面效應發生
ART的臨床應用,對計劃生育少生、優生的要求雖能發揮積極作用,但如果管理及技術不規范,也可能會有背離要求的負面效應發生。因此,一定要趨其利避其害,切實做到:對就診患者堅持實行身份證、結婚證、準生證的對照檢查,把治療對象嚴格控制在準生人群范圍內,防止計劃外生育出現。對供精、供卵人的選擇,必須嚴格按規定條件篩選,防止因選擇不嚴造成性傳播疾病、遺傳病的擴散,影響國家人口素質的提高。對精子庫的管理,必須堅持一個供精者的精子最多只準提供5個不同地區患者妊娠的規則。因為在保密互盲情況下,一個供精者的精子如果多次使用,會人為地增大非親屬間的近親婚配幾率,據WHO的資料統計,近親婚配所生后代的先天性疾病,比正常對照組要高150倍。對此一定要警惕,務必防患于未然。
3 尊重患者的隱私權和知情權
在ART的治療過程中及以后,都要尊重患者的隱私權,對供者、患者及所生子女間要嚴格執行保密、互盲的紀律,以維護各方的權益,維護家庭和社會穩定。在確定治療方案時,要尊重患者知情權,應向患者提供咨詢、告知治療過程、成功率、局限性、可能出現的醫療風險、醫療費用等,在患者完全知情的基礎上簽定有法律效應的書面協議,方可施治。
4 認真貫徹衛生部的“兩個辦法”
2001年2月,衛生部頒發了《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和《人類精子庫管理辦法》,對ART的各方面工作進行了規范,使ART的實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這就從政策法令的高度,保證了ART的健康發展。所有ART的從業人員,一定要以“兩個辦法”作為自己工作的準繩,把貫徹“兩個辦法”的工作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