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濟南9月22日電(記者張曉晶)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就像一把雙刃劍,在造福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同時,也帶來多胞胎增多等一系列并發癥。記者近日采訪發現,盡管衛生部對這項技術實行嚴格的準入制度,但仍有一些醫療機構在非法或超范圍從事此項技術。育與國際合作處副處長左毅介紹,目前,全國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機構達400多家,山東已經有50多家機構已經或正在準備開展體外授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術,其中經過
衛生部批準的2家,經省衛生廳批準可以開展人工授精技術的有11家。左毅認為:“一方面,一些醫院以此作為技術水平的顯示;另一方面,不排除有些醫院為了增加收入,存在隨意擴大適用指征的做法,導致輔助生殖技術的濫用?!?/p>
當前“藥物制造多胞胎”是在一些人中私下傳授的秘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婦產科醫生說,經常會有人想鉆計劃生育政策的空子,托熟人來要求開點藥生個雙胞胎,正規醫院的醫生一般可以婉言相勸,予以抵制,基層醫院就難說了。另外,除了醫院這一個渠道外,促排卵藥物在藥店里也很容易買到。
部分專家建議,當前應該加強促排卵藥物的管理,可以將之作為??朴盟?,納入特殊管理。
人工授精作為一種輔助生殖技術在不孕癥的治療方面應用很廣泛。目前國內經過衛生部批準設置的人類精子庫只有廣東、上海、湖南、江蘇、重慶等5家,但一批沒經過批準的地下精子庫仍堂而皇之地存在。據知情人士透露,“當前,地下精子庫普遍面臨精液來源稀缺、混亂等問題,最常見的做法是直接用新鮮精液做人工授精,按照技術規范要對供精者進行嚴格檢查、對精液冷凍半年以上再復檢等,這些根本談不上。人工授精有嚴格的適用指征,但現在由于利益驅動,開展人工授精的機構過多過濫?!?/p>
記者目前在幾個開展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暗訪,每個機構都是人滿為患。目前,做一例試管嬰兒的一般費用是2萬元,這對一些基層醫療機構,尤其是婦幼、計生、個體等醫療資源缺乏的機構來說,是一塊不愿放棄的“蛋糕”。據知情人士介紹,為了提高成功率,個別醫療機構不顧衛生部規定,一次移植多個胚胎,造成多胞胎增多。正是這一部分不經申報、不經審批的醫療機構成為多胞胎的主要“制造商”。
左毅認為,輔助生殖技術含量高,涉及社會、倫理、道德、法律等問題,嚴格規范很有必要。個別地區輔助生殖技術的盲目上馬,直接影響了整個地區的區域衛生規劃,造成設備、人員浪費,醫療機構之間進行無序競爭,隨意擴大適用指征,也造成了多胞胎增多的不正常現象。
陳子江等業內人士建議,一方面應該看到多胞胎是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帶來的并發癥,另一方面也急需對輔助生殖技術加以規范。當前,衛生部應該加快對合格機構的審批,同時,對不具備醫療條件的機構應該堅決予以取締。輔助生殖技術本是人類科技文明的一大進步,是造福成千上萬個家庭的幸福工程,決不能放松監管,使其成為危害人類自身的“遺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