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需要根據病史、體檢和大便性狀易做出臨床診斷。根據腹瀉表現和癥狀,體重進行分期,分類;并評估的范圍和性質是否存在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等。
(一)診斷依據
1.大便性質發生了變化,松散,水樣便,粘液或膿血。
2.大便次數比平常更多。
(二)根據課程分為
1.急性腹瀉-病程在2周。2.長期腹瀉-當然,在兩個星期到兩個月。3.慢性腹瀉,持續時間超過2個月。
(三)根據病情分為
1.輕度的脫水,中毒癥狀。
2.中輕中度脫水或有輕度癥狀。
3.嚴重脫水或有明顯中毒癥狀。
(四)病因診斷
1.感染性腹瀉
1)根據急性腸炎大便性狀,顯微檢查糞便和流行季節,發病年齡估計最可能的病原體,作為參考。流行性腹瀉水樣大便輪狀病毒或產生有毒的細菌感染,特別是嬰兒和兒童2歲以下,在秋冬季節發生,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的概率;在夏天,很可能大腸桿菌腸炎。如糞便為粘液或膿血,應該考慮侵襲性細菌感染,如腸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空腸彎曲菌腸炎或沙門氏菌腸炎等。
2)有條件的單位應是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病原學檢查。大便顯微鏡有更多的白血細胞可以做細菌培養;疑似病毒性腸炎是一個理想的急性期(3天)大便過濾或離心清液與電鏡或免疫電鏡(SEM)染色后檢查;還可以用免疫學方法(如ELISA,固相放射免疫法檢測,等)糞便中的病毒抗原,血清中特異性抗體。病毒RNA凝膠電泳,可以直接從糞便中提取RNA,根據輪狀病毒RNA電泳分類圖的特點,可長、短型。與各種致病性腸道感染患者的血清學試驗,但用于臨床的一點幫助,但有一個良好的流行病學調查和回顧性診斷。根據病因診斷明確后的病原體,如大腸桿菌腸炎,空腸彎曲菌腸炎,輪狀病毒性腸炎等。
2.非感染性腹瀉
根據病史,癥狀,和檢查的分析可以診斷為連續性腹瀉,腹瀉,過敏性腹瀉。
(五)根據臨床表現脫水評估,血電解質及二氧化碳結合力的測量,確定脫水的程度,性質,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
溫馨提示
腹瀉的診斷對成人來說相對簡單,對兒童就麻煩的多。很多兒童無法像成人一樣給醫生敘述自己的病情,醫生在判斷上就會困難得多。這種情況下,病史就成為非常重要的參考指標,年輕父母們一定要格外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