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致病菌為小螺菌(spirillum minus)和念珠狀鏈桿菌(streptobacilus moniliformis),前者由嚙齒類動物傳染,如鼠,貓,松鼠,豬等等,實驗用鼠也可引起感染,后者除由上述動物傳染外,還可由污染的牛奶和食物傳染。
發病機制
致病菌為小螺菌(spirillum minus)和念珠狀鏈桿菌(streptobacilus moniliformis)
前者由嚙齒類動物傳染,可由污染的牛奶和食物傳染,鏈桿菌型潛伏期短,一般為10天,先出現發熱,寒戰,2~4天后出現泛發性麻疹樣皮疹,可累及掌跖,小螺菌型潛伏期較長,約1~4周,突然發生高熱,寒戰,叮咬部位發炎,潰瘍,可發生淋巴管炎,皮損初起為紅斑,多見于腹部,像玫瑰疹,擴大,呈紫紅色,形成發硬的斑塊。
以乙腦為例
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又稱“日本腦炎”,是以腦實質炎癥為主要病變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它屬于自然疫源性疾病,多在夏秋季流行,病原體為乙腦病毒,經蚊蟲傳播。能傳播本病的蚊種有庫蚊、伊蚊和按蚊中的某些種類,其中三帶喙庫蚊是主要的傳播媒介。乙腦的主要傳染源為豬。最近全國不少地方緊急為寵物豬、商業豬打乙腦疫苗,其實也就是控制乙腦的傳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