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因,中醫有不同的介紹,按中醫陰陽五行的觀點講,五臟是心,肝,脾,肺,腎,心主血脈:肝主筋;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腎主骨,發生風濕病主要是肝脾腎發生內傷,營氣衛血失調是風濕性關節炎形成的主要病因。
風濕性關節炎診斷要點介紹:
1.多區域關節炎:3個或3個以上區域(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肘、膝、踝及跖趾關節等)出現關節炎,且同時有軟組織腫脹、積液或疼痛。
2.晨僵:晨起時關節及其周圍僵硬感至少持續1小時(病程6周或以上)。
3.手關節炎:腕、掌指或近端指間關節炎中,至少有一個關節腫脹及疼痛(6周或以上)。
4.類風濕結節:醫生能觀察到在骨突部位,伸肌表面或關節周圍有皮下結節。
5.對稱性關節炎:兩側關節同時受累(雙側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及跖趾關節受累時,不一定對稱),病程6周或以上。
6.X線檢查:早期類風濕關節炎X線表現為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關節附近輕度骨質疏松;中后期可表現為關節間隙狹窄,關節破壞、關節脫位或融合,并有骨質侵蝕或病變關節有明確的骨質脫鈣。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
7.類風濕因子陽性:任何檢測方法證明血清類風濕因子含量異常(正常人群中的陽性率小于5%)。
此病缺乏特異性化驗檢查。在活動期常有貧血、白細胞增多(20,000~40,000之間較多見)及血沉明顯增快。白細胞最高可達60,000,并有核左移。血小板增高,在嚴重全身型可高達100萬。血漿白蛋白減低,α2和γ球蛋白增高。
C反應蛋白大都陽性。在多關節炎型中類風濕因子陰性者有25%抗核抗體陽性,類風濕因子陽性者75%陽性,在少關節炎型I型中,60%抗核抗體陽性。有時可找到紅斑狼瘡細胞。類風濕因子是對IgG具有特異性的抗體,為19S的IgM分子,能凝集致敏的羊紅細胞,凝集效價在1:32以上為陽性。
幼年類風濕關節炎中類風濕因子陽性率低,僅在多關節炎型,發病年齡較大(約8歲以上)的女孩中,以及關節癥狀嚴重者多見陽性。血清中IgG、IgM及IgA增高,補體正?;蛟龈摺jP節滑膜滲出液檢查:外觀混濁,白細胞增高,可達5,000~80,000/mm3,以多形核白細胞為主,蛋白增高,糖正?;驕p低,IgG、IgM增高,補體減低,細菌培養陰性。
溫馨提示:風濕性關節炎屬于慢性病,常年服藥等因素影響食欲與消化功能。對于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而言,食療作為藥物治療的輔助療法,占有重要地位。日??梢猿砸恍┚哂星鍩峤舛镜墓πУ氖澄?,如苦瓜、苦菜、絲瓜等,還要多吃青菜和水果補充人體內的維生素。
【參考文獻:《類風濕性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