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和發病機制
肢體血栓性淺靜脈炎可因不同的原因所造成。
?、凫o脈內注射刺激性或高滲I生溶液,如高滲葡萄糖、紅霉素、鏈霉素、有機碘等,均能刺激淺靜脈內膜,造成靜脈壁損傷,迅速發生血栓,并有明顯的炎癥反應。
?、陟o脈內反復置留插管,超過24h,持續性輸液,??墒箿\靜脈壁遭受直接損傷,形成血栓,迅速出現炎癥反應。
③下肢靜脈曲張時,由于靜脈壁嚴重變形,靜脈血液淤滯,足靴區皮膚因營養性變化,易受慢性感染,使曲張的靜脈遭受缺氧和炎癥性損害,釀成血栓性淺靜脈炎。
胸腹壁血栓性淺靜脈炎多發于肥胖而又缺乏勞動鍛煉的婦女,病因曾一度歸咎于口服避孕藥,但無充分證據。鑒于上肢驟然用力而受牽拉常誘發本病,因此認為發病與前胸壁和上腹壁受應力時,靜脈牽拉損傷有關。靜脈管內膜損傷,便有血栓形成,并引起血管壁炎癥反應。
(二)病理變化
血栓性淺靜脈炎一開始是廣泛的整條淺靜脈血栓形成,迅速導致整條淺靜脈壁的炎癥反應,甚至累及靜脈周圍組織,并有滲出液,因而在受累靜脈的局部表現有疼痛、腫。
脹和質地比較柔韌,有壓痛的條索狀物。1周后隨炎癥的消退和滲出物的吸收,遺留無痛性硬索,局部色素沉著,表示血栓經過機化和再管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重新建立新條件下的血液循環。有時急性炎癥可被慢性炎癥狀態替代,血栓靜脈發生纖維化變化。受累血管及其周圍可以長期存在壓痛。有復發或多次發作的傾向,能夠引起靜脈周圍組織發生輕度的蜂窩組織炎,皮膚上形成硬結和色素沉著,循硬結周圍,可捫及一條或數條血栓形成的淺靜脈支。胸腹壁血栓性淺靜脈炎多累及單側,常侵犯胸、上腹壁靜脈,側胸靜脈和腹壁上靜脈。
(三)中醫病因病機
情志不暢,肝氣郁結,肝膽濕熱,.或外傷、染毒,或經脈創傷,氣血淤滯,或輸血、輸液,脈絡受損均可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氣滯血淤,脈道阻塞而發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