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曲張主要是因為下肢靜脈血管瓣膜損壞所引起的,是外科最常見的四大疾病之一,專家指出主要特點是血管突出皮膚表面,像蚯蚓一樣,彎彎曲曲,疙疙瘩瘩。因此俗稱“蚯蚓腿”。下肢靜脈曲張早期是沒有任何癥狀,所以很容易被忽視,不當回事,一般經歷10多年的病程后,隨著靜脈血液的倒流和淤血的情況加重,會逐步造成下肢水腫、小腿皮膚顏色變黑(色素沉著)、淤積性皮炎、靜脈血栓疼痛,甚至潰瘍。過去對靜脈曲張的認識,往往停留在長期站立導致靜脈壓力升高而出現靜脈曲張。
而專家組據多年臨床發現,除了長期站立因素以外,靜脈曲張與長時間坐位以及雌激素還有一定的關系。和男性不同,女性的靜脈曲張大多發生在城市辦公室人群。 根據統計,臺灣約有25~40%女性、20%的男性患有靜脈曲張的現象。老師、外科醫師、護士、發型師、專柜小姐、廚師、餐廳服務員等需長時間站立的職業皆是高危險群。
靜脈曲張的病癥為不可逆的一種病變過程,一旦確認患有靜脈曲張,應盡早到正規醫院的血管外科就診,以免錯過最佳的治療期(見本詞條“早期治療意義”)。
靜脈瓣膜閉合不全導致下肢靜脈血逆流表層靜脈曲張多由小腿開始,伸延至大腿,而深層靜脈曲張則可在下肢任何一個位置出現。
不過,專家指出,在小腿出現一條又長又直的“青筋”,不一定是靜脈曲張,這常見于運動員的小腿,雙腳經常受壓,靜脈凸現,屬正常現象。
靜脈曲張是一個惡性循環,當靜脈其中一個瓣膜壞掉,失去輸送血液回心臟的功能,血液積在靜脈,靜脈受壓擴張,牽連到下一個瓣膜,瓣膜沒法覆蓋過度擴張的靜脈,也失去活塞功能,接著影響第三、第四個瓣膜。隨著人們生活條件逐步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注意到了提前治療或良好的。
經過長期的調查研究,總結了幾個關鍵的原因
(1)先天原因
患者的瓣膜可能天生有一些小問題,加上后天壓力,便形成了靜脈曲張。
(2)血管毛病
曾經患有靜脈血管栓塞的人,瓣膜功能可能因而受損。
(3)穿孔失效
連系表層靜脈與深層靜脈的穿孔靜脈,也有瓣膜,防止血液由深層靜脈流向淺層靜脈,然而,當穿孔靜脈瓣膜功能出現問題,血液任意流動,便會對淺層靜脈構成壓力,靜脈擴張;
(4)吸毒人士
利用針筒吸毒的人士,深層靜脈的瓣膜容易受損。
(5)懷孕婦女
女性荷爾蒙會使靜脈擴張,瓣膜不能覆蓋靜脈,不能阻止血液倒流;
(6)肥胖人士
因為下肢需要支撐龐大的身軀,靜脈壓力增加。
原發性下肢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的發生導致靜脈曲張,除靜脈壁薄弱、靜脈瓣膜發育不良等潛在原因外,長期靜脈近側段逆向壓力增加并作用于遠側的深靜脈瓣膜,是致病的主要因素。下肢深靜脈近側段壓力升高,即逆向重力持續增強和沖擊,首先使瓣膜游離緣松弛、伸長、下垂而對合不全,最終失去單向開放功能,導致血液倒流,繼而釀成靜脈高壓性病變,使靜脈淤血性擴張。
靜脈擴張是瓣膜損傷后所造成的結果;垂直血柱重力作用,首先破壞股淺靜脈第1對瓣膜,并按照“多米諾骨牌”效應,順序損壞其遠側股淺靜脈中的諸瓣膜。病變初期,由于人體的代償功能,特別是腓腸肌有效的泵作用,靜脈血液仍然能快速向心回流,不發生任何癥狀。
當瓣膜破壞一旦越過腘靜脈平面,一方面小腿靜脈壁和瓣膜因離心較遠而承受更高的壓力;另一方面,當小腿深靜脈瓣膜破壞后,深靜脈血液向遠側倒流,由于腓腸肌泵的收縮作用,可使遠側深靜脈瓣膜和交通靜脈瓣膜遭到破壞,出現所謂“破風箱”樣的作用,即腓腸肌收縮時,深靜脈中的部分血液經交通靜脈倒流入踝上靜脈網,使局部靜脈系統出于淤血和高壓狀態,從而引起足靴區一系列皮膚營養障礙性病理病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