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肺癌患者都是在晚期才發現疾病并采取相應治療的,而由于肺癌的危害性與治療難度較大,晚期肺癌的確診幾乎已經預示失去外科手術的治療機會,因此,提高早期診斷率是非常關鍵的。目前X線檢查仍是最有效最經濟的檢查方法,而CT是X線檢查的補充,但不能代替X線檢查。經肺穿刺活檢對腫物診斷價值很高,相對較為安全,診斷率也較高。
1、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
適應于外周型病變且其他方法又未能明確組織病理學診斷的患者,此操作較安全,并發癥較少。獲得病理學診斷的概率在惡性腫瘤中為74%~96%。
2、支氣管鏡檢查
對中心型肺癌可在支氣管腔內直接看到腫瘤,并可采取小塊組織作病理切片檢查,亦可經支氣管刷取腫瘤表面組織或吸取支氣管內分泌物進行細胞學檢查。
3、縱隔鏡檢查
可直接觀察氣管前、隆突下及兩側支氣管區淋巴結情況,并可采取活組織作病理切片檢查,明確肺癌是否已轉移到肺門或縱隔淋巴結。陽性者,說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明病變范圍廣,不宜手術治療,中心型肺癌陽性率較高。
4、痰細胞學檢查
多數原發性中心型肺癌病人在痰液中可找到脫落的癌細胞,并可判定癌細胞的組織學類型。因此痰細胞學檢查是肺癌的診斷最有效的方法。為了提高檢出率,從咳痰起始就要重視,要從肺的“深”部咳出真正痰液,而不僅僅是唾液口水。近年來薄層液基細胞學技術使痰液細胞學檢查的陽性率大大提高。
5、電視縱隔鏡檢查
這類肺癌的診斷主要用于確定是否有肺癌縱隔淋巴結轉移。用其驗證胸部CT和PET-CT提示縱隔淋巴結可疑轉移的病例,臨床發現:經電視縱隔鏡和外科手術證實,有20-30%CT和PET-CT提示縱隔淋巴結轉移的病例屬于假陽性。
6、轉移病灶活體組織學檢查
晚期肺癌病例已有鎖骨上、頸部、腋下等處表淺淋巴結轉移或出現皮下轉移結節時,可切取轉移病灶組織作病理切片檢查或穿刺抽取組織作涂片檢查,以明確診斷。多在外科門診手術室完成。
7、纖維支氣管鏡檢查
可直接觀察支氣管內膜及管腔的病理變化情況。發現癌腫或癌性浸潤時,可鉗取部分異常組織供病理切片檢查,或吸取支氣管分泌物作細胞學檢查,以明確診斷和判定組織學類型。手術前常規進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可幫助外科醫生判斷病變部位并決定切除范圍。
8、正電子發射計算機體層掃描(PET和PET-CT)
對于胸部CT不能明確診斷的肺部結節和縱隔腫大淋巴結,PET和PET-CT有著獨特的優勢。由于目前不在醫保報銷目錄內,故不作為常規檢查。
溫馨提示
除此之外其,肺癌還可以通過血液化驗進行確診。有時一次查不清,要反復檢查,直到查清楚為止。必要時進行CT檢查、痰液找癌細胞,是發現無癥狀肺癌的主要方法,以防止早期肺癌被漏診,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