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工作節奏的加快,時間的緊迫感和競爭的壓力越來越大,使越來越多的人感到背負著沉重的壓力,也就有越來越多的人正受到焦慮的困擾。其實在日常生活中,當面臨應激或危險時,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感到擔憂、害怕或焦慮。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情緒反應是正常的,如果反應過分強烈,或體驗到與事實不相符合的反應時,那就會影響正常生活秩序。如果經常無緣無故地出現無明確對象或無固定內容的緊張害怕,提心吊膽,就可能患了焦慮障礙。焦慮患者對自己的問題非常苦惱,并想方設法去控制這種局面,當感到無法控制時,焦慮情緒則更像是“火上澆油”。其實對于焦慮的應對,可以從認知、行為方面來加以矯正,從而淡然面對。
首先,對于引起焦慮的原因要有一定的認識,事實上是沒有毫無緣由地焦慮的。認知理論認為,各種片面或錯誤的想法將導致憂慮的惡性循環,使焦慮不斷升級。如一個人在趕班車的時候會想,錯過這一班就要遲到,遲到了老板就會有意見,公司裁員的時候我就會首當其沖地被砍掉,現在的就業環境這么嚴峻,很難再找到工作,我就一無所有了。在這種思維的影響下,人整天處于“戰斗”狀態。圣經中有一句話非常有意義“愿上天給我一顆平靜的心,讓我平靜地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給我一顆勇敢的心,讓我有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給我一顆智慧的心,讓我分辨兩者!”,能認識到我們能改變和要接受的東西就可以減少焦慮情緒。
另外出現焦慮情緒的時候,可以適當地做一些放松訓練,如深呼吸,逐步肌肉放松法等。 深呼吸,長期處于焦慮狀態時,會出現心慌、呼吸加快、肌肉緊張、頭部不適、四肢發抖等不適反應,通過深呼吸和放松技術,可以減輕這些不適反應。正確的深呼吸方式要點是:保持一種緩慢均勻的呼吸頻率,如緩慢吸氣,稍稍屏氣,將空氣深吸入肺部,然后緩緩地把氣呼出來。在深呼吸時應該可以感受到自己胸腔和腹部的均勻的起伏。
放松訓練主要采用漸進性肌肉放松法,通過全身主要肌肉收縮(緊張)——放松的反復交替訓練,通常由頭面部開始,逐步放松,直至全身肌肉放松。主要通過使人體驗到緊張和放松的不同感覺,從而更好地認識緊張反應,最后達 到心身放松的目的,并能夠對身體各個器官的功能起到調整作用。放松可以產生與焦慮反應相反的生理效果,如心率減慢、外周血流的增加、呼吸的平緩,以及神經肌肉的松弛。有許多方法可以產生深度的肌肉放松,如瑜珈、禪、氣功、沉思等技術。
現代社會中, “焦慮”似乎無處不在。生活中無數個叫做“應該”、“必須”、“萬一”、 “可能”的詞匯,都多多少少的在我們的心靈里埋下了“焦慮”的種子,當我們感覺世界變化太快,而自己能夠掌控的東西越來越少,這個“焦慮”的種子悄悄發芽,生長。由于生活、環境等因素的變化,自以為對一切成竹成胸、總能保持平和心境的人,也會時不時頓生焦慮之感。其實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適度的焦慮能激勵我們發揮才能,當出現過分的焦慮,我們要學會認清其真面目,通過適當的放松調節,就能平靜從容地面對,做到波瀾不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