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由化膿性細菌經血行感染引起骨髓炎癥稱為急性骨髓炎,致病菌常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其原發病灶多為膿腫,各種炎癥引起敗血癥侵入骨髓所致。急性骨髓炎多見小兒,任何年齡以及身體任何骨骼均可發生,易發部位為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其次為股骨上端和橈骨下端。癥狀取決于感染部位、嚴重程度、范圍、病程、年齡、抵抗力和細菌毒力。臨床癥狀常見高熱和全身感染,局部主要表現為患肢疼痛、腫脹、壓痛和活動受限。那急性骨髓炎的癥狀有哪些,我們還是詳細來看下:
(一)急性化膿性骨髓炎癥狀為發病急驟,局部疼痛,全身不適,發冷寒戰,體溫急劇上升高達39、40度,汗出而熱不退,倦怠食欲不振,甚至有惡心嘔吐,肢體搏動性疼痛加劇,不能活動,呈環狀腫脹,皮膚微紅微熱,骨的干骺端壓痛最為明顯,附近肌肉痙攣,關節屈曲,拒絕被動活動及檢、查,自血球總數可達3萬以上,血沉增快,血培養阻性.舌質紅,蒼黃膩,脈滑數。
(二)早期只有患區劇痛,肢體半屈曲狀,周圍肌痙攣,因疼痛抗拒作主動與被動運動。局部皮溫增高,有局限性壓痛,腫脹并不明顯。數天后局部出現水腫,壓痛更為明顯,說明該處已形成骨膜下膿腫。
(三)膿腫穿破后成為軟組織深部膿腫,此時疼痛反可減輕,但局部紅、腫、熱、壓痛都更為明顯。如果病灶鄰近關節,可有反應性關節積液。膿液沿著髓腔播散,則疼痛與腫脹范圍更為嚴重,整個骨干都存在著骨破壞后,有發生病理性骨折的可能。
急性骨髓炎治療原則是保持傷口排膿通暢,病變部位死腔的擴大引流,使死骨與病骨完全分離后,施行手術清除死骨,刮除肉芽組織,消滅死腔,同時進行全身治療。部分患兒因病變部位血液循環增加,促使肢體過長,相反骺板受炎癥破壞可致肢體縮短或發生病理性骨折后的畸形愈合。小兒患了骨髓炎,家長要耐心配合醫生,定期復診并進行傷口換藥,爭取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