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是一種常見的病毒性皮膚病,分布多位于身體一側,非列成帶狀,有時偶可超過軀干中線,這是由于神經末梢橫過中線所致。胸、頸及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為好發部位。
1、皮損沿一側皮神經分布,排列成帶狀,各簇水皰群之間皮膚正常。皮損一般不超過正中線。
2、神經痛為帶狀皰疹的特征之一,可在發疹前或伴隨皮疹出現。兒童患者往往較輕或無痛,老年患者則疼痛劇烈,且常于損害消退后遺留長時間的神經痛。
3、發病迅速,病情急劇,全程約2周。愈后可留有暫時性色素沉著,若無繼發感染一般不留疤痕。
4、帶狀皰疹發疹前數日往往有發熱、乏力、食欲不振、局部淋巴結腫大,患處感覺過敏或神經痛,但亦可無前驅癥狀。皮損表示為局部皮膚潮紅,繼而出現簇集性粟粒大小丘疹,迅速變為水皰,皰液澄清,皰壁緊張發亮,周圍有紅暈。
5、在帶狀皰疹前驅期及無疹性帶狀皰疹,有時易誤診為肋間神經痛,胸膜炎或急腹癥等,應予注意。
6、本病有時需與單純皰疹鑒別,后者好發于皮膚與黏膜交接處,分布無一定規律,水皰較小易破,疼痛不著,多見于發熱(尤其高熱)病的過程中,常易復發。
偶爾也有與接觸性皮炎混淆的,但后者有接觸史,皮疹與神經分布無關,自覺燒灼,劇癢,無神經痛。
7、在帶狀皰疹的前驅期及無疹型帶狀皰疹中,神經痛顯著者易誤診為肋間神經痛,胸膜炎及急性闌尾炎等急腹癥,需加注意,單純皰疹通常有在同一部位,有多次復發的病史,而無明顯免疫缺陷的帶狀皰疹病人不出現這種現象,從水皰液中分離病毒或檢測VZV,HSV抗原或DNA是鑒別診斷唯一可靠的方法。
目前使用的帶狀皰疹治療物理治療方法主要包括紫外線、超短波、直線偏振光、遠紅外線、激光等。治療主要的作用是消炎止痛。
通過在脊柱旁椎孔部位的神經根周圍注入治療藥物或者使用相應的神經節段阻滯也能用于急性帶狀皰疹的臨床治療,效果也同樣滿意,但要部位準確,臨床技術操作要求也較高,務必小心,嚴防并發癥。
綜合治療的方法治療帶狀皰疹,即口服中西藥物、局部注射藥物、神經根藥物阻滯、物理治療、外用止痛搽劑等。尤其對于帶狀皰疹的急性期,一般3-5次即可治愈,一般不會遺留后遺神經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