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病是由多種病原及多種病因而引起的一種疾病。小兒腹瀉有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大多數是因為喂養不當,對牛奶或食物過敏等引起的。感染因素是由各個病毒感染腸道引起的。所以要分辨寶寶是正常的生理腹瀉還是病毒腹瀉。以下是小兒病毒性腹瀉的癥狀:
小兒腹瀉的臨床表現
(一)腹瀉分期
1.急性腹瀉病程在2周以下者。
2.遷延性腹瀉病程持續2周至2月者。
3.慢性腹瀉病程持續2月以上者。
(二)腹瀉分型
腹瀉按程度分2型輕型(單純性腹瀉)、重型(中毒性腹瀉)。
輕型腹瀉
多為飲食因素或腸道外感染所致,或由腸道內病毒或非侵襲性細菌引起。主要是胃腸道癥狀,其每日大便次數多在10次以下,少數病例可達十幾次,每次大便量不多,稀薄或帶水,呈黃色,有酸味,常見白色或黃白色奶瓣(皂塊)和泡沫,可混有少量粘液。一般無發熱或發熱不高,伴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嘔吐,無明顯的全身癥狀,精神尚好,無脫水癥狀,多在數日內痊愈。
重型腹瀉多因腸道感染引起
胃腸道癥狀腹瀉頻繁,10~30次/日以上,水份多而糞質少,或混有粘液的稀水便多,同時可伴有腹脹和嘔吐。
脫水
脫水程度分輕、中、重三度。脫水性質:分等滲、低滲、高滲性三種。 脫水一般分為三度: 輕度脫水:失水量約為體重的5%(50ml/kg)。精神稍差,皮膚干燥、彈性稍低、眼窩、前囟稍凹陷,哭時有淚,口腔粘膜稍干燥,尿量稍減少。
中度脫水
失水量約占體重的5%~10%以上(50~100ml/kg)。精神萎靡,皮膚干燥、彈性差,捏起皮膚皺褶展開緩慢,眼窩和前囟明顯凹陷,哭時少淚,口腔粘膜干燥,四肢稍涼,尿量減少。
重度脫水
失水量約為體重的10%以上(100~120ml/kg)。精神極度萎靡,表情淡漠,昏睡或昏迷。皮膚明顯干燥、彈性極差,捏起皮膚皺褶不易展平,眼窩和前囟深陷,眼瞼不能閉合,哭時無淚,口腔粘膜極干燥。
脫水性質因水和電解質丟失比例的不同,可分為等滲性脫水、低滲性脫水和高滲性脫水。
等滲性脫水
水與電解質成比例地丟失,血清鈉在130~150mmol/L之間(300~345mg%)。各種病因所致的脫水,其失水和失鈉的比例可不同,若其比例相差不大時,通
過腎臟調節,可使體液維持在等滲狀態,故等滲性脫水較多見。這類脫水主要丟失細胞外液,臨床上表現為一般性的脫水癥狀:如體重減輕,口渴不安,皮膚蒼白、干燥、彈力減低,前囟及眼窩凹陷,粘膜干燥,心音低鈍,唾液和眼淚減少,重者可導致循環障礙與休克。
低滲性脫水
電解質的丟失相對多于水的丟水,血鈉低于130mmol/L(300mg%)。這類脫水由于腹瀉較重,病程較長,糞質鈉常丟失極多;又因腹瀉期間飲水偏多,輸液時單純用葡萄糖溶液,而給鈉溶液較少,導致細胞外液滲透壓過低,一部分水進入細胞內,血容量明顯減少。低滲性脫水多見于吐瀉日久不止的營養不良患兒,在失水量相同的情況下,脫水癥狀較其他兩種脫水嚴重。因口渴不明顯,而循環血量卻明顯減少,故更易發生休克。因腦神經細胞水腫,可出現煩躁不安、嗜睡、昏迷或驚厥。
高滲性脫水
水的丟失相對比電解質丟失多,血鈉超過150mmol/L(345mg%)。這類脫水由于細胞外液滲透壓較高,細胞內液一部分水轉移到細胞外,主要表現為細胞內脫水。如腹瀉初起,有發熱,喝水少,病后進食未減者,容易引起高滲性脫水。濫用含鈉溶液治療,如口服或注射含鈉溶液較多(如單純用生理鹽水補液),也可造成高滲性脫水。在失水量相同的情況下,其脫水體征比其他兩種脫水為輕,循環障礙的癥狀也最輕,但嚴重脫水時亦可發生休克。由于高滲和細胞內脫水,可使粘膜和皮膚干燥,出現煩渴、高熱、煩躁不安、肌張力增高甚至驚厥。嚴重高滲可使神經細胞脫水、腦實質皺縮、腦脊液壓力降低、腦血管擴張甚至破裂出血(新生兒顱內出血),亦可發生腦血栓。
代謝性酸中毒
病兒呼吸深快,有蘋果酸味,口唇櫻桃紅色或口周發紺,煩躁不安或精神萎靡、昏睡。血漿碳酸氫根離子降低,PH<7.3。 小兒腹瀉
低血鉀癥
患兒精神萎靡,哭聲小,肌無力,腹脹、腸麻痹、尿潴留、心率減慢、心音低鈍、心律失常,嚴重者可因心臟停搏,呼吸肌麻痹而死亡。血清鉀低于3.5mmol/l,心電圖可有不同程度的改變。
低血鈣
易出現在腹瀉較久或有活動性佝僂病患兒,尤其易發生在輸液和酸中毒糾正后,可發生喉痙攣、手足搐搦、驚厥,一般血清鈣低于2mmol/l。
低鎂血癥
當低血鈣癥狀用鈣劑治療無效時,應考慮此癥的可能,血鎂常低于0.6mmol/l。
低磷血癥
重者血磷可低于0.5mmol/l,患兒可嗜睡、昏迷、軟弱乏力、心肌收縮無力、呼吸變淺、溶血、糖尿等。
以上就是對“小兒腹瀉的臨床表現”的闡述,希望對小兒腹瀉患者有所幫助。如果發現寶寶有以上癥狀,請及時就醫,防止腹瀉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