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環擴張
近端主動脈和主動脈根部增寬,導致主動脈關閉不全。主動脈環擴張的病人約50%有馬方綜合征或該病的變異,其余為特發性。
肺動脈閉鎖
室間隔完整的肺動脈閉鎖(Pulmonary Atresia 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PAIVS)是指主肺動脈、肺動脈瓣及肺動脈左右分叉部這三者中的一處或幾處發生閉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右心室、三尖瓣發育不良。室間隔完整,大動脈關系正常。
肺動脈狹窄
是指右心室與肺動脈間的通道,因先天性畸形產生的狹窄,而室間隔完整。此為常見的先天性心血管病之一。常見狹窄類型有瓣狹窄,漏斗部狹窄,肺動脈狹窄。其可各自單獨存在,亦可并在。本病癥狀和病情發展與狹窄程度有關,輕度狹窄者可無癥狀,重度狹窄者癥狀出現早,并逐漸發展出現紫紺及心功能衰竭。
主動脈瓣上膈膜型狹窄
主動脈瓣上狹窄在先天性主動脈出口狹窄中最為少見,約占5~10%。男女性發病率相近。瓣上狹窄病例可伴有智力發育遲鈍。狹窄病變位于冠狀動脈開口的上方。主動脈瓣上狹窄病變以局限型較為多見,約占90%。大多數病例在童年期才呈現主動脈出口狹窄癥狀。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發生較早,心絞痛較為多見。有的病人有家族史。
一、癥狀:分流量小,常無癥狀
分流量大量,由于主動脈壓高于肺動脈壓,故在全心動周期有持續的左至右分流,肺循環血流量增多,肺動脈及其分支擴大,回流到左心房及左心室的血流也相應增加,左心房、室舒張期負荷增加,升主動脈擴張。分流量的大小取決于未閉動脈導管腔的粗細及主-肺動脈間的壓力階差。大量左至右分流,可引起肺動脈高壓,晚期,若已有阻塞性肺動脈高壓,肺動脈壓接近或超過主動脈壓,則分流減少,停止或出現右至左的分流,并出現右心室肥厚,紫紺和杵狀指(趾)。因分流水平在降主動脈左鎖骨下動脈的遠側,紫紺以下肢為明顯,左到右分流在主動脈水平,主動脈舒張壓降低,出現脈壓增大等一系列周圍血管體征。
二、體征
心尖搏動增強并向左下移位,心濁音界向左下擴大。胸骨左緣第Ⅱ肋間偏外側有響亮的連續性雜音。向左上頸背部傳導。伴有收縮期或連續性細震顫。出現肺動脈高壓后,可能僅聽到收縮期雜音。肺動脈第二音亢進及分裂,肺動脈瓣可有相對性關閉不全的舒張期雜音。分流量較大時,由于通過二尖瓣口血流增多。增速,心尖部有短促的舒張中期雜音。可有周圍血管體征,包括:頸動脈搏動增強,脈壓加大,水沖脈,毛細血管搏動。槍擊音和杜氏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