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是否需要治療,取決于患者的臨床癥狀和嚴重程度,以及腫瘤生長速度和有無惡變。一般認為肝血管瘤發展緩慢,預后良好,對于無癥狀者大多不需要治療,僅臨床觀察即可。當患者因疾病的存在而產生心理壓力,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時應考慮治療。對于有明顯癥狀、生長迅速、直徑大于4cm的肝血管瘤應進行治療。
肝血管瘤介入術后的常見并發癥如栓塞后綜合征、肝臟損傷、感染、敗血癥、異位栓塞、胃腸道黏膜糜爛等經對癥處理多能緩解。
膽管損毀是肝血管瘤治療中的一個嚴重并發癥,其原因較多,其中主要是過量的末梢栓塞劑使肝細胞及膽管嚴重缺血所致。肝血管瘤是良性腫瘤,它的肝血流動力學與肝癌不同,它沒有肝癌患者出現的增粗、扭曲的腫瘤血管。膽管的血液供應全部來自肝動脈,由肝動脈發出分支到達膽管,并在膽管外層相互吻合形成以膽管為軸心的血管叢,區別于肝癌的肝動脈和門靜脈雙重供血。因此肝血管瘤在栓塞時栓塞劑更容易到達正常肝臟部分,造成肝壞死及膽管損毀。
栓塞前進行詳盡的血管造影,充分了解腫瘤血流情況,選擇恰當的栓塞劑及靶動脈的精確選擇是盡可能避免并發癥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