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結腸梗阻性便秘
(1)除便秘外,患者常有腹脹、腹痛、惡心與嘔吐等癥狀。
(2)結腸腫瘤、腸粘連等慢性腸梗阻者,起病較緩慢,便秘呈逐漸加重,少數左半結腸癌患者大便還可變細;如系急性腸梗阻者,則起病多較急驟,病情較重,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較便秘更為嚴重。
急性腸系膜血管梗死或血栓形成等缺血性腸病患者,也以劇烈腹痛為首發癥狀,可伴有惡心與嘔吐及便秘等癥狀,但患者常有血便。
(3)腹部平片如發現階梯狀液平,則對腸梗阻的診斷有重要幫助。
(4)X線鋇劑灌腸或結腸鏡檢查可發現息肉、癌腫等病變。
2.腸易激綜合征(便秘型)
(1)便秘常受到情緒緊張或憂慮等因素的影響。患者常有階段性的腹瀉史,僅少數患者只以便秘為主要表現。
(2)鋇劑灌腸檢查有時可發現部分腸段呈痙攣性改變,但腸壁光滑。
(3)結腸鏡檢查有時發現腸鏡通過痙攣腸管時較困難,且患者有疼痛等不適感,但無明顯器質性病變。
3.張力減退性便秘
(1)多見于老年人,有內臟下垂,或長期營養不良者。便秘系因腸蠕動功能減弱所致,其中不少患者有長期使用瀉劑史。
(2)口服鋇劑檢查時,見鋇劑通過小腸、結腸的時間明顯延長。
(3)結腸轉運時間測定。通常采用Bouchoucha方法,測定不透X線的標記物在結腸的通過時間(DTT),當標記物在72h后仍未排出體外時,可考慮為慢傳輸型便秘。
(4)結腸鏡檢查常無器質性病變。
4.直腸性便秘
(1)多因有肛裂、瘺管、痔核等肛周病變,患者大便時有疼痛感,故而懼怕大便,久而久之缺乏便意,排便反射遲鈍而發生便秘,使大便積聚在直腸內,每次大便較粗大且堅便,有時大便外面帶有鮮血。
(2)少數患者大便干結如栗子狀,同時有左下腹隱痛,多系乙狀結腸痙攣所致。
(3)肛診時可發現肛周痔核、肛裂及肛瘺等病變。
(4)鋇劑灌腸時可見到痙攣的結腸呈狹窄狀,但腸壁光滑無缺損。
(5)直腸、肛門內壓力測定及直腸內肌電圖測定。當壓力或肌電圖出現異常,則有利于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診斷。
(6)結腸鏡檢查除見到肛周病變外,直腸及上端結腸均無器質性病變。
排便困難常見的病因有習慣性便秘、神經系統病變、結腸腫瘤等。急性的排便困難多由于急性感染或由腸梗阻引起。
(1)習慣性排便困難
病史中一般有偏食、不吃蔬菜或飲食過于精細的習慣,或自幼未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廁所不方便或工作環境對排便不便,情緒緊張對習慣性便秘也有影響。
(2)腸易激綜合征
腸易激綜合征臨床上有三種表現類型:結腸痙攣、慢性間斷性無痛性水瀉、便秘與腹瀉交替。
(3)瀉藥性腸病
患者為了排便通暢,開始應用瀉藥,長期應用造成排便對瀉藥的依賴性稱為瀉藥性腸病。
(4)大腸癌
大腸癌包括結腸和直腸癌。大腸癌的早期癥狀不明顯,排便習慣的改變如便秘或腹瀉、或兩者交替可能是大腸癌的早期表現;便后出血是大腸癌常見的癥狀。
(5)巨結腸
巨結腸是指結腸顯著擴張伴有嚴重排便困難。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可為先天性或后天獲得性的。
(6)其他原因引起的排便困難
急性便秘多見腸梗阻,腹部手術后的腸粘連,中毒性巨結腸,急性腹膜炎、腸套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