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的癥狀常常根據白內障的類型的不同、病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白內障常雙眼發病,但發病可有先后,嚴重程度也不一樣。白內障的主要癥狀是視力障礙,它與晶狀體渾濁程度和部位有關,嚴重的白內障可致盲,白內障癥狀在臨床上分為皮質性白內障,核性白內障和囊下白內障三種類型,具體的癥狀表現如下:
后囊下白內障
在晶體后極部囊下的皮質淺層出現金黃色或白色顆粒,其中夾雜著小空泡,整個晶體混濁區呈盤狀,常與皮質及核混濁同時存在,因混濁位于視軸區,早期即影響視力。
核性白內障
晶體混濁多從胚胎核開始,逐漸擴展至成人核,早期呈黃色,隨著混濁加重,色澤漸加深如深黃色,深棕黃色。核的密度增大,屈光指數增加,病人常訴說老視減輕或近視增加。早期周邊部皮質仍為透明,因此,在黑暗處瞳孔散大視力增進,而在強光下瞳孔縮小視力反而減退。故一般不等待皮質完全混濁即行手術。
皮質性白內障
以晶體皮質灰白色混濁為主要特征,其發展過程可分為四期。
初發期:混濁首先出現在晶體周邊部,皮質,呈楔形,其尖端指向中心,散瞳后可見到眼底紅反光中有黑色楔形暗影,瞳孔區仍透明,視力無影響。
未成熟期:或稱膨脹期,混濁的皮質吸收水分腫脹,混濁加重并向周圍擴展,體積漸增大,虹膜被推向前方,前房變淺,有發生青光眼的可能。在未成熟期晶體前囊下皮質尚未完全混濁,用斜照法檢查時,可在光源同側瞳孔區看到新月形投影,這是此期的特征。
成熟期:混濁擴展到整個晶體,皮質水腫減退,晶體呈灰白色或乳白色。視力降至眼前指數或手動以下,此時晶體囊腔內的張力降低,晶體囊與皮質易分離,是白內障手術最理想的時期。
過熟期:成熟期白內障經過數年后,皮質纖維分解變成乳汁狀,晶體核下沉,晶體體積縮小,對虹膜的支持力減弱,可見虹膜震顫現象,乳化狀的晶體皮質進入前房,可刺激產生晶體源性葡萄膜炎;若皮質被巨噬細胞吞噬,堵塞房角可產生晶體溶解性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