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即血從肛門而出,或隨大便挾雜而下,或下純血。一般認為消化道出血量在50毫升以上即可出現黑便。由于血紅蛋白中的鐵在腸管內與硫化物相結合而生成硫化鐵,故大便呈柏油樣黑色。
1.注意便血伴發癥狀
如直腸炎、直腸惡變等便血常伴有肛門下墜、里急后重;內痔、息肉便血伴無有肛門疼痛;肛裂則伴有肛門疼痛及便秘;慢性結腸炎常伴腹瀉、左下腹隱痛;出血性壞死性結腸炎、腸套疊伴有劇烈的腹痛等。
2、弄清便血的發生和發展過程
內痔、肛裂常在大便后出血;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結腸息肉等常呈反復、間歇性少量便血;中晚期(結)直腸惡變可為持續性少量便血。
3.分清便血性狀、出血方式、顏色和出血量
如內痔出血呈點滴狀或噴射狀;肛裂則是血附于糞便表面或手紙染血,出血量少,如出血較多,血液在腸腔內貯留,排出時可呈黑色、暗紅色或有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