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大便出血是常見的癥狀,可以不用過于擔心,其實這樣是錯的,因為便血的誘因有很多,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大便出血的原因弄明白才能更好的治療疾病。
患者沒有辦法進行疾病的確診,之前不要采取治療措施進行治療。傳統人為的便血檢查:目前,許多綜合性的醫院,采用的都是傳統人為的檢查方法,比如:肛門指檢。其具體檢查方法是:醫生戴上手套,或食指戴上指套,指套上徐潤滑油,然后,將食指慢慢地伸進患兒的肛門內,檢測疾病。這類檢查方法,僅憑醫生的感覺,及經驗來判斷病癥,不能清晰地觀察到病灶部位,容易造成漏診、誤診等問題。
便血的診斷方法
1、病史診斷:成年人便血多是內痔、肛裂、炎性腸病等,內痔出血男性多見,肛裂出血,則多見于年輕婦女和便秘患者。兒童便血多為直腸息肉、腸套疊。家族性息肉病多于青春期發病,多為粘液血便。中老年便血,則要排除結直腸癌,及結腸憩室的可能
2、癥狀診斷:病變部位不同、病種不同,導致的便血情況也不同,臨床一定要仔細詢問、分析患者主訴的病史,對每一個環節都要加以重視,以便快速、準確判斷病變原因及部位,使檢查更有針對性。
內痔、外痔、混合痔等痔瘡類疾病,有可能導致便血;直腸炎、結腸炎等腸炎疾病,也是有可能的;肛瘺、肛裂、肛周膿腫,出現便血的幾率不大,但是也是有的。患者需要結合其他癥狀進行判斷。
3、發展過程診斷:不同疾病的便血,有其各自的發病特點。內痔、肛裂常在大便后出血;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結腸憩室、阿米巴痢疾、結腸息肉病等常呈反復、間歇性少量便血;中晚期結腸直腸癌,可為持續性少量便血。上述病變的便血,一般起病均較緩慢,持續時間較長。急性細菌性痢疾、出血性壞死性結腸炎、腸套疊等便血起病均較急。
因此說大便出血一定要找到正確的病因,才能更好的治療疾病,一定要采取正規的治療方法,患者一定要進行徹底的治療,以免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