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出血,原因比較多,應該結合臨床癥狀做相關檢查,如大便常規、潛血試驗、腫瘤標志物、鋇餐透視、胃鏡、腸鏡等。大便出血即血從肛門而出,或隨大便挾雜而下,或下純血。如何診斷大便出血,一般認為消化道出血量在50毫升以上即可出現黑便。由于血紅蛋白中的鐵在腸管內與硫化物相結合而生成硫化鐵,故大便呈柏油樣黑色。嘔血者多有黑便。得了便血怎么辦,了解一些便血癥狀好更有效的治療便血。
大便出血的診斷誤區
(1)子宮發育不良、位置不正或畸形等病變,就可能造成錯經。
(2)祖國醫學有出走于大腸,經血錯行或“經前便血”、“瞎經”之說。
(3)脾虛不能統血,肝虛不能藏血,腎虛攝納無權,胞宮之血錯長。
便血的自我檢測
1、一般來說如果大便呈柏油狀或呈黑紅色,出血部位多在于上消化道。如果血色紅,則多是下消化道疾病出血。
2、痔瘡--便血發生在排便過程中或便后,血色鮮紅,血與糞便不混和,出血量可大可小。
3、肛裂--引起的便血在臨床也是較常見的,血色鮮紅,滴出或手紙擦血,便后有肛門劇烈痛疼。
4、直腸癌--引起的便血與痔瘡出血最為相似。便血呈鮮紅色,成滴狀附于大便表面。晚期伴有肛門直腸下墜和全身消瘦,大便次數增加,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5、直腸、結腸息肉--引起的便血,血色鮮紅、無痛、血與大便不混合,一些患者在大便的表面帶溝槽。
6、潰瘍性結腸炎、痢疾--引起便血,多半混有粘液或呈膿血便,并伴有下腹痛、發熱、便頻及里急后重等癥。
大便出血的常規檢查
大便出血發生時,不應再用力排便,那么就可以暫時止血,然后應立即到醫生處檢查是因那種情況出血,方法有幾種:
如是肛裂,因在肛門外圍,所以醫生會直接觀察。
用窺肛器放入肛門檢查,看有否內/外痔組織外露。
用內窺鏡檢查整條腸道,可看到會否有結腸惡變或息肉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