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盤剝離不全及剝離后胎盤滯留宮腔,臨床上可見于子宮收縮乏力,胎盤未能娩出而出血量多。胎盤嵌頓則可發現子宮下段出現狹窄環。胎盤部分與宮壁粘連易發生剝離不全,且滯留的胎盤影響子宮收縮,剝離胎盤部位血竇開放出血,全部粘連者胎盤未能按時剝離排出,直至徒手剝離胎盤時,發現胎盤較牢固地附在宮壁上始能作出診斷。
部分胎盤值入可發生未植入的部分剝離而出血不止,往往與胎盤粘連相混淆,當徒手剝離胎盤時,發現胎盤全部或部分與宮壁連成一體。剝離困難而確診。胎盤殘留往往是在胎盤娩出后例行仔細檢查胎盤、胎膜是否完整時,發現胎盤線體面有缺損或胎膜有缺損而邊緣有斷裂的血管,則表示有胎盤組織或副胎盤的的遺留,可作出診斷。
一、什么是產后出血
醫學上將胎兒娩出后24小時內,陰道大量出血,出血量超過500毫升,稱為產后出血。一般情況下產后24小時內出血量占產后出血量的80%,尤其以胎兒出后到胎盤娩出這一階段出血量最多,更應引起注意。
二、測量失血量方法
(1)稱重法失血量(ml)=[胎兒娩出后接血敷料濕重(g)-接血前敷料干重(g)]/1。05(血液比重g/ml)。
(2)容積法用產后接血容器收集血液后,放入量杯測量失血量。
(3)面積法可按接血紗布血濕面積粗略估計失血量。
三、產后出血的診斷
根據陰道流血發生時間、量與胎兒、胎盤娩出之間的關系,能初步判斷引起產后出血的原因。有時產后出血原因互為因果。依據病因可做出診斷。
四、產前貧血需補血
預防產后出血應從產前檢查開始,最主要的是糾正孕期貧血,積極防治妊娠高血壓綜合征。
應警惕有時胎盤雖已排出,子宮松弛,較多量血液積聚于宮腔中,而陰道出血僅少量,產婦出現失血過多癥狀,故產后除密切注意陰道流血量外,還應注意子宮收縮情況。陰道流血量目測估計遠少于實際失血量,故必須用彎盤收集測量。分娩前有宮縮乏力表現,胎盤娩出過程和娩出后出血過多,診斷當無困難,但要警惕前述隱性產后出血及可能與產道裂傷或胎盤因素同時存在。
五、產后出血的危害
產后出血對孕婦危害嚴重,處理不及時,出血量多者將并發休克、凝血功能障礙,又會進一步加重產后出血患者的病情。在血源缺少的基層醫院,嚴重的產后出血還會導致產婦死亡;產婦休克嚴重、持續時間長,經搶救即使存活下來,將來也可繼發垂體前葉功能減退后遺癥,表現為產后無乳、閉經、性欲減退、毛發脫落等。目前,產后出血仍是我國孕產婦死亡的首位原因。由于該并發癥對產婦危害嚴重,而且絕大多數產后出血可以避免,故應特別注意預防和處理。
溫馨提示:宮頸裂傷多在兩側,也可能呈花瓣樣。若裂傷較重,波及宮頸血管時,則會產生多量出血。宮頸裂傷個別可裂至子宮下段。陰道裂傷多在陰道側壁、后壁和會陰部,多呈不規則裂傷。若陰道裂傷波及深層組織,由于血運豐富,可引起嚴重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