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皮炎的共同特點根本特點——過敏性皮炎是致病因素,通過人體免疫系統的變態反應,在皮膚上產生的損害。
有致敏過程——從刺激因素(即致敏原)作用于人體,到皮膚出現征狀,有一段時間,多數第一次不發病,第二次以后才發病。
家族遺傳——家族中大多有蕁麻疹、哮喘或過敏性鼻炎等遺傳過敏史。雙親均有遺傳過敏史,其子女發生過敏性皮炎的機會更高。
反復發作——多數是在接觸致敏原后復發,但有時致敏原并不明顯。
不同種類表現不同
接觸性過敏性皮炎是由于皮膚或粘膜接觸致敏物質,在接觸部位所發生的急性或慢性皮炎。化纖類衣物,染發劑,化妝品等都可是致敏物質。寶寶大多在接觸致病物質幾小時或幾天內發病。
表現:接觸部位發生界線清楚的紅斑、丘疹、丘皰疹,奇癢難忍。
用抗組胺藥治療無效。
遺傳過敏性皮炎(異位性皮炎) 好發于嬰幼兒、兒童及青少年三個時期,是容易復發的慢性病,又稱三段病程。
嬰幼兒期(2個月~2歲)開始時皮炎不明顯,皮膚干燥、發紅,以癢為主,小寶寶表現哭鬧;以后可看見紅斑、丘疹,并會出現小水泡、滲液和結痂等;嚴重時幾乎全身都會有癥狀,尤其臉部、頸部和膝部、肘部關節處。
幼兒時期異位性皮炎常伴有氣喘和過敏性鼻炎,寶寶只要有其中一種癥狀,另外兩種也會隨之出現,稱為“三位一體”;另一大特征就是搔癢,季節變換、環境變化及外界刺激,都可能造成癢感而導致幼兒搔抓,而搔抓又會引起疹子,起疹子又會導致搔癢,如此惡性循環,不易痊愈。患兒是過敏體質,家族也有特殊敏感病史。
兒童期(2~12歲)大部分發生在手臂前凹窩、腘窩部等四肢屈側部位,所以中醫又叫“四彎風”,手腳掌前端及頸部也是好發部位。
青少年期(12歲~成年)四肢、手掌及腳掌都是常見的區域。衍變成慢性,皮損會慢慢增厚苔癬樣變。
光敏性皮炎 表現為與光敏性物質或藥物接觸,再受到了紫外線照射后,會在十二小時內出現紅斑,有腫脹感,可能會有水泡出現,并伴隨有灼熱感、癢感,但一般不會出現痛感。大多發生在面部、前臂、手背等暴露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