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早期階段
臨床特征:髖關節疼痛,無明顯髖關節骨關節炎改變或者僅表現較輕度骨關節炎改變。
治療目的:通過手術矯正髖臼不正常狀態,增大髖臼的覆蓋面積,改善股骨頭骨性覆蓋,減預防或推遲髖關節骨關節炎的發生、進展,緩解髖關節疼痛,改善髖關節功能。
手術方法:
(1)LeCoeur 截骨術:骨盆三聯截骨術,手術在靠近恥骨聯合部分別切斷恥骨、 坐骨,由于受附著的肌肉、較大截骨塊及聯結骶骨韌帶的限制,對改善股骨頭的覆蓋是有限的,過多旋轉會導致骨盆明顯不對稱。
(2)Sutherland 截骨術:方法近似LeCoeur 截骨術,截骨特點為將恥骨和坐骨支截骨改為恥骨聯合處截骨,又稱為骨盆二聯截骨。
(3)Steel 三聯截骨術:截骨稍遠離髖臼,手術通過兩個切口完成。將髂骨、 恥骨和坐骨支遠離髖臼完全截斷,使游離的髖臼節段向外向下旋轉,增加髖臼對股骨頭的包容。該方法矯正效果良好;缺點為損傷較大,破壞了骨盆完整性和穩定性,并有截骨處不愈合的風險。
(4)T?nnis 骨盆三聯截骨術:為改進的Steel 三聯截骨術。可以較好地矯正頭臼的覆蓋,改進CE角及髖臼指數。但需要三個切口,術中需要變動體位,術后發生肺栓塞、股神經麻痹、坐骨神經麻痹、股外側皮神經損傷、 恥骨坐骨截骨不愈合多見報道。
(5)Bernese 髖臼周圍截骨術:在髖臼周圍截斷坐骨上支前端、恥骨上及髖臼周圍,將髖臼向外旋轉至髖臼對股骨頭的充分覆蓋。該術式保留部分髖臼后柱不截斷,從而形成一個方形髖臼骨塊。并發癥包括髖臼缺血性骨壞死、神經血管損傷、恥骨坐骨骨不連等。對坐骨及髖臼后方的截骨較為盲目,需在X線監視下進行。
(6)髖臼旋轉截骨術( rotational acetabular osteotomy, RAO):在髖臼上方20mm,關節囊外進行髖臼周圍截骨,使游離的髖臼向前、外、下方旋轉,使頭臼達到良好的匹配。RAO 為三維立體面截骨,所增加髖臼部分為自然半月狀軟骨面,不需再塑形及模造,從解剖學和生物力學角度分析均較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