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脫位怎么診斷?
(一)外觀與皮紋 多發性畸形伴有髖脫位時,檢查者往往發現大腿與小腿的比例不相稱,大腿短而粗,小腿卻細長,往往臀部寬大,腹股溝皺紋短或不清楚。臀部檢查時可見兩側的皮紋不同,患側一般升高或增加一條,整個下肢在放平劑時往往感覺患肢外翻15~20°有縮短現象。
(二)股骨頭不能摸到 屈髖屈膝各90°一手握住小腿上端,另一手拇指置腹股溝韌帶處,其它4指置臀部環跳處,將手旋轉小腿時,正常情況下在前面可以發現股骨頭的活動與突起。脫位時,前面空虛而臀部后面的四指卻感到股骨頭在活動。
(三)加里阿齊征(Galeazzi) 將小孩平臥,兩下肢屈膝到85°~90°之間,兩踝放平對稱位,發現兩膝有高低,稱為加氏征。股骨縮短,髖脫位者均出現此征。
(四)外展試驗(Otolani征)將小孩平臥,屈膝、屈髖90°,醫師面向小孩臀部將兩手抓住兩膝同時外展,正常情況兩膝可以放平而觸及桌面。但髖脫位中一側不能到達90°,往往是65°~70°之間,內收肌明顯隆起,稱做外展試驗陽性。有外展至75°~80°之間有滑動或跳動感覺,以后卻可以更外展至90°,稱為Otolani跳動聲,是診斷上一個重要依據。檢查中有時候髖臼內外的彈響聲,彩關節的半月板跳動聲必須分清,不能相互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