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皮膚病過敏性皮膚病過敏性皮膚病過敏性皮膚病 臨床上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有尊麻疹、接觸性皮炎、濕疹、藥疹、特應性皮炎、自身敏感性皮炎、丘疹性尊麻疹等。現將上述幾種疾病的臨床特點及治療原則分述如下:
1 蕁麻疹臨床特點
臨床特點: 蕁麻疹是由于皮膚、粘膜小血管反應性擴張及通透性增加而產生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主要表現為邊緣清楚的紅色或蒼白色的痙癢性風團。尊麻疹的病因復雜,大多數患者不能找到確切的過敏原。
從發病機制來看,以Ⅰ型變態反應為主,極少數為II型、III型變態反應或非變態反應機制。 蕁麻疹是臨床最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發生過一次。根據病程,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蕁麻疹通常在治療后數日甚至數小時即可痊愈,而慢性尊麻疹則反復發作達3個月以上甚至數十年不愈。典型的皮損為大小不等的紅色或蒼白色風團,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孤立、散在或融合成片,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24小時,但新風團此起彼伏,不斷發生,皮損瘙癢劇烈。
急性蕁麻疹病情重者可伴有心慌、煩躁、惡心、嘔吐,甚至血_壓降低等過敏性體克樣癥狀,部分可因胃腸道粘膜水腫出現腹痛,劇烈時頗似急腹癥,并可出現腹瀉,若累及氣管、喉粘膜時,出現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慢性蕁麻疹全身癥狀一般較輕,風團時多時少,反復發作,常達數月或數年之久。可有規律性,如晨起或臨睡 前加重或呈季節性發作。大多數患者自己不能找到病因。
幾種特殊類型的尊麻疹:
①皮膚劃痕癥:亦稱人工蕁麻疹。因手搔抓或因硬物劃過皮膚后5-15分鐘,沿劃痕出現條索狀隆起,伴瘙癢,不久即消退。
②寒冷性蕁麻疹:有家族性和獲得性兩種,后者較常見。接觸冷風、冷水或冷物后,暴露或接觸部位產生風團或斑狀水腫。
③膽堿能性蕁麻疹:多見于青年。由于運動、受熱、情緒緊張、進食熱飲或乙醇飲料使軀體深部溫度上升,促使乙酰膽堿作用于肥大細胞而發生。風團直徑為2-3mm,周圍有紅暈,約1-2mm。可于半小時至1小時內消退。
④日光性蕁麻疹:較少見,由中波及長波紫外線或可見光引起,風團發生于暴露部位的皮膚,有癢和針刺感。
⑤壓迫性尊麻疹:皮膚受壓后約4-6小時,局部發生腫脹,累及真皮及皮下組織,持續8-12小時消退。
⑥血管性水腫:是一種發生于皮下組織較疏松部位和粘膜的局限水腫,分遺傳性及獲得性,后者常見,常伴其他遺傳過敏性疾病。主要發生于眼瞼、口唇、而部、外生殖器和手足等處。皮損為突然發生的局限性腫脹,邊界不清,膚色正常或淡紅,表而光亮,持續1-3日可漸行消退。 發生于喉粘膜者,可引起呼吸困難,甚至導致窒息死亡。
2 接觸性皮炎臨床特點:
接觸性皮炎是由于接觸某種物質后,在皮膚、粘膜接觸部位發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癥反應。誘因可分為動物性、植物性和化學性二大類。如動物的皮毛、毛蟲、隱翅蟲的毒素、漆樹、除蟲菊、金屬制品、化工原料、某些外用藥、化妝品、農藥、橡膠、塑料等。接觸物若屬變應原性質,通常在初次接觸4日后,若再次接觸可在48小時內發病。若屬原發性刺激物.多在數分鐘至數小時發病。
皮損發生于接觸部位。表現為邊界清楚的紅斑、丘疹、丘皰疹。嚴重時紅腫明顯并出現水皰、大皰.甚至糜爛、潰瘍。但在組織疏松處如眼瞼、包皮等處水腫明顯,界線不清楚。如接觸物為氣體、粉塵則皮損呈彌漫性而無明顯界限。
患部常有灼癢和灼痛感,少數嚴重的患者可有全身反應。接觸性皮炎在去除刺激物,經積極處理,1-2周內可痊愈。愈后做斑貼試驗可查到致敏的物質。臨床上需與濕疹相鑒別。后者常無明確接觸史,皮損呈多形性,常對稱性發生。邊界彌漫不清,趨向于慢性.易于復發.病因常難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