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的睪丸是一個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它具有分泌雄性激素的功能,而雄性激素又是男性精子產生、發育以及男性副性器官和副性征發育不可缺少的激素。所以,不管是先天的或者后天由于某些因素導致的睪丸發育障礙造成睪丸異常,都會導致男性不育。
睪丸異常不育是外生殖異常不育的一種,臨床上常見的睪丸病變有無睪癥、單睪癥、多睪癥、睪丸炎、隱睪、睪丸扭轉等。
睪丸的生成是在腹腔內,在胎兒發育過程中睪丸逐漸下降,出生時大多數睪丸已降入陰囊中,大約10%~15%的嬰兒出生時睪丸沒有降入陰囊內,其中大多數在1周歲內能自然發育,自行下降至陰囊。嬰兒滿1周歲,單側或雙側睪丸未下降,停留在腹腔內或腹股溝管,就叫做隱睪。據統計,隱睪停留在腹腔腹膜后者約 25%,停留在腹股溝管者約70%,停留在陰囊上部及其他部位者約5%。
睪丸是人體產生精子的器官,陰囊則是最適宜其正常生長發育的場所。若睪丸因種種原因未能達到陰囊而停留在其他部位,而這些部位的溫度及生化環境又不利于睪丸的生長發育,因而,該處的睪丸就會發育不全或根本就不發育,從而導致睪丸生精障礙,進而導致男性不育。
睪丸是男性重要的性器官,睪丸功能是否健全,生理形態是否正常不但影響到男性日常生活,還可能因睪丸異常而造成外生殖異常不育。
隱睪癥的危害
假如睪丸沒有下降或在不正常的位置,睪丸質地會發生變化,包括曲細精管變細、精原細胞減少等。造成這些病變的原因在于,陰囊的皮膚有很大的伸縮性,受冷時變厚,受熱時變薄,具有調節溫度的作用,以保持睪丸的溫度低于體溫約1度左右。睪丸的生精細胞對于溫度相當敏感,過高或過低的溫度對生精細胞都有影響。隨著時間延長,隱藏的睪丸會縮小,產生精子的組織發育不全,導致不能生育。睪丸中起分泌激素作用的細胞,對溫度敏感性較差,所以隱睪小孩一般不會存在性功能下降的問題。
研究人員發現約11%的睪丸癌患者,是隱睪病人,而隱睪發生惡變的機會大約是正常位置睪丸的30-50倍。單側隱睪病人的另一側睪丸,即使是正常位置的,其腫瘤的發生率也高于正常人。早期將睪丸下降到陰囊中,可以顯著降低惡變可能。同時隱睪癥小孩合并的腹股溝疝,也是必須治療的。
生理性隱睪癥:無需治療
“生理性隱睪癥”在小兒中是一種常見現象,不需要治療。因為青春期前睪丸較小,加上精索中提睪肌的作用,在天冷、興奮、運動時,睪丸會回縮到陰囊的上部或腹股溝內。在泡溫水浴時,肌肉松弛,睪丸又會下降到陰囊中。這種情況,在青春期發育后會減少。
隱睪癥:激素和手術治療
隱睪在6個月內,有可能通過激素治療促使睪丸下降,通常雙側隱睪比單側隱睪更加有效。假如激素有效,可避免手術的痛苦,如無效則必須手術。為盡可能減少隱睪癥對患兒生育功能的影響,睪丸下降手術一定要在2歲前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