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結核是結核病的一種。人體的許多器官都可以得結核病,最常見的是肺結核,其次是腸結核,所以腸結核是僅次于肺結核的常見結核病之一。
腸結核腸結核(Intra-abdominalTuberculosis),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肺外結核病,是因結核桿菌侵犯腸道而引起的慢性感染。絕大多數繼發于腸外結核,特別是開放性肺結核。
發病年齡多為青壯年,女略多于男。腸結核是否傳染?那么下面我們具體來看看。
腸結核的主要傳染途徑有
一、胃腸道感染
為腸結核的主要感染方式,患者原有開放性肺結核,因經常吞咽含有結核菌的自身痰液而繼發感染;或經常與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
又忽視消毒隔離措施可引起原發性腸結核。結核桿菌被食入后,因其具有含脂外膜,多數不被胃酸殺滅。病菌到達腸道(特別是在回盲部)時,含有結核桿菌的食物已成食糜,有較大機會直接接觸腸粘膜,同時因回盲部存在著生理性潴留及逆蠕動,更增加感染機會。加之回盲部有豐富的淋巴組織,對結核的易感性強,因此,回盲部即成為腸結核的好發部位。
二、血行播散
血行播散也是腸結核的感染途徑之一。見于粟粒型結核徑血行播散而侵犯腸道。
三、鄰近結核病灶播散
腸結核還可由腹腔內結核病灶直接蔓延而引起,如輸卵管結核、結核性腹膜炎、腸系膜淋巴結核等。此種感染系通過淋巴管播散。
結核病和其它許多疾病一樣,是人體和細菌(或其它致病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只有當入侵的結核桿菌數量較多、毒力較強,并有機體免疫功能異常(包括腸道功能紊亂引起的局部抵抗力削弱)時,方能致病。
腸結核的病變常見于回腸末端和盲腸,此與該處淋巴組織豐富,腸內帶菌物通過回盲括約瓣前停留時間較長,細菌侵入腸粘膜的機會較多有關。
隨著病變的發展,感染可向上或向下擴散,受累病變部位順次為升結腸、空腸下段、回腸、闌尾等,小腸結核極為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