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膜積液多數發生于一側陰囊,積液量少時僅于體檢時發現,平時沒有什么明顯癥狀,只有積液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時,病人才會出現陰囊下墜、發脹及牽引痛等不適感。嚴重時會影響排尿與性生活,其行走和勞動時也感到不便。
鞘膜積液治療原則是對體積較小,張力不高,且無癥狀的囊腫無須急于手術。尤其是1歲以內的嬰幼兒,尚有自行消退的可能。但對體積較大,張力很高,因可影響睪丸血液循環,導致睪丸萎縮,故應及時手術治療。
一、2歲前不急于治療
初生嬰兒有睪丸鞘膜積液時,常在兩歲前自行消失,故不急于進行治療。若兩歲后尚不消失,也有相當多的在四五歲都可自愈。如六歲后還沒好,則行穿刺抽液,多數經抽吸后,不再復發。此法不適用于成年人。成年人抽液后均在短期又長大如初。
二、注射治療
在抽液后向鞘膜腔內注射具有刺激性藥物如硅寧、魚肝油酸鈉等,使發生炎性粘連,以消滅鞘膜腔。此法反應較大,粘連不完全,形成多房性鞘膜積液。給手術治療帶來更多的困難。使用較少。
三、手術治療
先天性鞘膜積液不能用上兩法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手術的目的是在內環處將疝頸做高位結扎,阻斷腹水下流。以下的疝囊可不處理。
若囊腫大、張力高,有可能影響睪丸血運和睪丸發育者可行手術治療。手術是治療鞘膜積液的主要方法,術中要打開鞘膜囊,并將鞘膜翻轉。對于交通性鞘膜積液,尚應高位結扎鞘狀突。術中應仔細止血,并置橡皮膜引流,以防陰囊血腫形成。
術后復發問題:鞘膜積液經手術治療很少有得發的。我們分析了睪丸鞘膜積液術后復發的病例。認為復發的原因主要是把先天鞘膜積液誤診為單純的睪丸鞘膜積液,而做了睪丸鞘膜翻轉手術,未做高位結扎。腹腔內液體不斷外流,促使上皮細胞再生而有復發。其它或由于多房性睪丸鞘膜積液未能切除干凈而復發者屬于少數。
四、中醫治療
中醫專家認為據其癥情乃屬體虛寒濕凝滯下焦之患,宜用益氣固表、溫化寒濕,佐以行氣之品。鞘膜積液是陰囊積水水腫之病證。癥見陰囊部腫脹疼痛,陰汗時出,或見陰囊部腫大光亮如水晶狀,不紅不熱;或有瘙癢感,破潰傷流黃水;或于小腹部按之而有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