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又叫骨質增生,為老年人多發病。由于坐姿不當或運動缺失,中醫在骨刺治療上有著悠久歷史,也更適合慢性病的治療。本文將從療效的角度,探討中西醫在骨刺治療上的優劣。
骨刺一旦形成,就會給患者帶來不同程度的疼痛、僵硬,而且給患者的行動帶來了極大的不便。總體來說,頸椎、腰椎、膝關節以及足跟都是骨刺的常發關節,起病緩慢者關節疼痛可自行緩解,而癥狀嚴重者,則會感到持續疼痛,并且極易受到天氣、溫度的影響,部分患者可見關節積液,局部有明顯腫脹、壓縮現象。
骨刺的治療方法大致分為西醫治療與中醫治療兩大種類,而西醫治療偏重于能夠及時減輕患者痛苦,卻不能標本兼治。中醫治療療程雖短,但自古以來中醫遵循治病必求其根的原理,故而更能得到患者的認同。
西醫治療多以藥物治療為主,癥狀較輕者常使用單純的止痛藥、消炎藥及肌肉松弛劑或非類固醇抗炎止痛劑等,來減輕疼痛,使癥狀緩解,而長期服用此類藥物對患者而言會導致腸胃功能紊亂,“是藥三分毒”的觀點是正確的,故而對于腸胃、腎、肝臟功能不好者,不建議長期服藥。而超音波、電刺激、頭部牽引術等方法只能作為輔助治療,能夠改善患者的癥狀,卻不能根治,且費用較貴,單次治療效果并不明顯,需要多次治療。
而中醫治療不僅能夠避免患者口服藥物對腸胃、腎等各器官的不良影響,而且能夠標本兼治,全面調理關節循環,使其恢復正常運作,雖然較西醫而言療程較長,但中醫治療有百利而無一害,是治療骨刺的首選治療方式,如中醫黑膏藥消刺止痛膏,消刺止痛膏由川烏、草烏、細辛、杜仲、一枝蒿、乳香、老蒜、蔥白、生姜等多味名貴中藥經古法熬制而成,患者使用時只需將膏藥貼于疼痛之處,藥效即可透入皮膚產生活血,止痛,化淤,通經走絡,開竅透骨,祛風散寒等效果,并通過藥物的歸經作用而調理機體陰陽平衡,扶正固本、改善體質,從根本上、全方位針對骨質增生病機特點而發揮療效,從而達到徹底治愈該病的目的。
溫馨提示:選擇哪種療法是患者的自由,不過患者在決定采用某一種療法前,最好多走訪幾家醫院,從中西醫的角度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療法。
【參考文獻:《骨質增生自我防治》《骨質增生病的中西醫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