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噪音引起的高頻率聽力損傷,往往發展得比較緩慢而溫和,常常連患者本人也沒有察覺,但是這種效果是累積的。研究還發現,出現高頻聽力損傷的兒童,與同齡正常兒童相比,有更多的學習困難和行為問題,其全面技能相對也較差,此外,自信心出現了下降。
為此,專家呼吁,噪聲性聽力損傷的早期預防是很關鍵的,音量不要太于60分貝,時間不要超過20分鐘。平時講話聲音的強度是40到50分貝,而比平時說話聲音大一點就是60至70分貝,因此,耳機的音量保持比說話聲略大一點即可。
為預防噪音性耳聾,長期生活在噪聲環境中的人應該特別注意保護自己的聽力,必要時戴用耳塞、耳罩等,合理安排工作時間及工間休息,消除聲源或盡可能降低噪聲強度。爭取早發現、早處理,避免聽力進一步下降。青少年應盡量減少暴露在噪音環境的時間,如少光顧電動游樂場、電腦游戲中心、KTV、酒廊;減少聽隨身聽。
煙花爆竹會惹來爆震性耳聾
春節期間,人們燃放爆竹時所產生的噪聲高達90分貝以上,甚至超過100分貝。震耳欲聾的爆竹聲雖然增添了許多節日氣氛,但強大的噪聲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當其沖的就是聽力損害,可造成急性爆震性耳聾。閃光雷和電光炮等鞭炮產生的噪聲強度都在130分貝以上,大大超過了人耳的耐受限度,能夠對不少人,尤其是兒童造成永久的聽力損害。一般情況下,放鞭炮的數量越多、時間越集中、聲響越大,造成耳聾的機會越多,聽力的損傷程度也越嚴重。個別敏感者,即使偶爾放一次或在近處聽他人放一次鞭炮也會引起耳聾。
有何危害
所謂爆震性耳聾又稱噪聲性耳外傷,是指突然發生巨大聲響引起的聽覺器官急性損傷,由于人們防護不當或缺乏必要的防護設備,因沖擊波氣浪作用于聽覺器官,造成急性嚴重外傷,發生鼓膜破裂、中耳聽骨破壞、內耳組織損壞出血。受震后當即感覺雙耳失聽,劇烈耳鳴、耳痛等癥狀者即為爆震性耳聾。爆震性耳聾患者可伴有眩暈、嘔吐等癥狀和腦震蕩。聽力檢查表現出嚴重的聽力障礙,甚至聽力完全喪失。輕者可部分恢復聽力,重者可致永久性耳聾。
如何避免爆震性耳聾
實際上,有效禁絕爆震性耳聾出現的唯一辦法,就是節日期間大家盡量少放或不放鞭炮。即使燃放鞭炮時,也要做好預防工作,張嘴的同時雙手捂住耳朵或雙耳塞進棉球,最大限度阻止噪聲對耳膜的震動。一旦出現意外情況,要及時到醫院專科診室就診,并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用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