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結石初級預防的目的是防止膽石形成,倉鼠的飲食調節實驗證明,飲食改變和膽石形成,誘發膽石的類型(膽固醇結石或膽色素結石)以及膽石溶解有關,膽石的發生既有遺傳因素又有環境因素,前者較難改變,而后者則能夠調整,膽固醇結石病危險因素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熱量和脂肪攝入高,膽石病發病率增加;攝入少則膽石發病減少。
根據流行病學和成石機制研究,推薦下列預防措施,具體內容如下:
1、預防膽固醇過飽和膽汁
肥胖者體內膽固醇過多,膽汁排出多,另一方面,肥胖患者應用種種方法減重,消耗體內脂肪組織,其中的膽固醇便排入膽汁,也增加膽汁膽固醇量,因此避免肥胖有積極意義。
2、增加攝入鈣和纖維素
DCA增加膽汁膽固醇分泌,抑制膽汁酸合成限速酶的活性,誘導成核加快,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瑞金醫院分析400多例膽石患者,發現血清DCA含量明顯大于正常人,鈣和纖維素高的食物可以降低DCA,預防膽石形成。
3、減少攝入飽和脂肪酸
動物實驗證明,食物中飽和脂肪酸的減少不但可降低膽汁膽固醇含量,還使膽汁成核活性降低。
4、定期進餐和增加運動
最近在動物模型中每天用脂類和蛋白質混合物或外源性縮膽囊肽(CCK)刺激膽囊排空,預防膽汁淤滯,明顯減少了膽石發生,推薦按時進餐,避免兩餐間歇過長,減少膽汁酸腸肝循環的阻斷時間,當肝臟分泌膽汁酸時,膽汁泡中膽固醇/磷脂的比值降低,建議三餐之后在臨睡前增加一次小餐,縮短一夜的空腹時間,經常排空膽囊,不但促使膽汁酸的循環,還減少膽汁在膽囊中的停留時間,這種飲食方式可能增加了熱卡的攝入,有導致肥胖的危險,因此要增加體力活動,促使能量消耗。
溫馨提示:膽囊結石并發膽囊癌的幾率約為0.5%~1%,隨著年齡增長,患膽結石病人的膽囊癌發病率很高。膽囊結石大于1厘米者,引起癌變增多,一般主張膽囊結石直徑大于3厘米的結石比直徑在1厘米以下者,其膽囊癌的危險性增大10倍。約40%~80%的膽囊癌伴有膽結石,然而各家報道的數字相差較大,歐美國家偏高,我國則偏低,一般認為膽囊癌與長期患膽囊結石有關,膽囊癌與膽結石并存的病人,多數的膽石發生在癌腫之前,約有6%~9%的病例因急性膽囊炎于膽囊造口術后發現膽囊癌,這些病例均已排除了手術時漏診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