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炎是多發的腸道疾病,直腸炎的癥狀有腹瀉、腹痛、腹脹等,便秘與腹瀉交替,便中含有粘液及血絲。直腸炎的發病跟日常的生活飲食是有很大關系的,那直腸炎是怎么回事呢?引起了直腸炎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了直腸炎的原因
1、飲食因素
一些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素的飲食習慣與直腸炎發病有關。這是因為高脂肪食物可使膽汁分泌增多,促進腸道細菌生長,而膽醇、膽鹽在厭氧菌作用下,形成不飽和膽固醇,如脫氧膽酸和石膽酸增加,這二種致炎物數量增加,促進直腸炎發病。
2、中毒和感染癥
發生滅鼠藥或重金屬(汞、砷等)中毒或者發生以胃腸炎為主要特征的傳染病時,常常繼發直腸炎。不過此時,與直腸相比,其它胃腸管的病理變化更加嚴重,而且,大多數病例由此病因而表現臨床癥狀。
3、炎癥刺激
如果得了痔瘡、肛裂、肛瘺、肛門濕疹、毛囊炎或其他肛周疾病時,沒有及時采取治療措施,那么肛門皮膚時候炎癥的長期刺激,最終也是會導致直腸炎的發生。
4、異物損傷
這是直腸炎比較常見的發病原因,未消化的骨片、木片或其它帶有銳利角的各種異物可直接損傷直腸粘膜而發生直腸炎。此外,發生嚴重便秘時的堅硬糞便塊,可引起直腸炎。
5、良性腫瘤惡變
一般來說,如果確診得了直腸腺瘤、乳頭狀瘤等腫瘤時抓緊時間治療,那么就不會發生惡變。相反,如果遲遲未能得到醫治,那么就可能會導致惡性病變,誘發直腸炎或更嚴重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