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性結膜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俗稱紅眼病,為世界范圍內的流行性傳染性眼病。至今年6月以來我國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疫情大幅上升,部分省分相繼發生多起暴發疫情。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的特點為接觸傳染、主要通過眼-手-眼或眼-污染物品-眼傳播。本病傳染性極強,發病率高,傳播很快,發病集中。感染所引起的免疫力時間很短,容易再次感染,人群普遍易感、常造成大范圍爆發流行。多發于夏秋季、多見于成人、自然病程短、無特殊治療藥物、預后較好。
大量的致病病毒存在于眼及其分泌物中,還可存在于急性期病人的糞便和咽部分泌物中,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接觸傳染。一旦當病毒侵入眼很快發病,一般不超過24小時,表現為起病急,潛伏期短,當患者感到眼部不適后1-2小時內眼瞼紅腫,2-3天內紅腫達到高峰。病人的感覺是眼刺癢到刺痛,眼內異物感明顯并有燒灼感,怕光、流淚、眼瞼沉重、睜眼困難、眼部分泌物增多,多為粘液性,重者呈血性。少數患者可有全身發熱,乏力,咽痛及肌肉酸痛等癥狀,極個別患者可伴發脊神經麻痹的表現如下肢運動麻痹或癱瘓。
預防與控制辦法:預防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尚無疫苗可用,主要采用切斷傳播途徑和消毒含病毒污染物的方法。具體措施如下:
1.根據癥狀和結膜下出血的特征及早發現病人診斷病人并不困難,患者和疑似病人應進行隔離,尤其在學校、幼兒園等集體單位,患者的洗漱用品應消毒,患者禁止進入公共浴池及游泳場。發現該病應及時向主管衛生、防疫部門作傳染病報告。
2.病人的隔離重點是眼部分泌物以及被分泌物污染的手和物品,如病人的毛巾、手帕要嚴格消毒,臉盆、洗臉、手的污水亦應消毒,病人的眼藥、食具等均不應與健康者共用。病人不用手去扶摸公用物品,不與健康人握手,不去公共場所,如理發店、澡堂、食堂、游泳池等。
3.加強衛生宣教對群眾講清發病原因,傳播途徑與預防、消毒方法,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要加強個人衛生,常洗手,不揉眼,不去病家串門,不摸病人摸過的東西,不與病人共餐。
4.流行嚴重時,停止開放可能被病毒污染的公共場所。如浴室、游泳池等,并加強對公共場所的衛生管理
5.要特別注意防止病毒通過醫務人員的手和醫療器材因消毒不嚴而傳染病毒。集體單位發生病例時,不提倡集體滴用眼藥預防。
6.要嚴格選用有效的消毒措施:醫用酒精、乙醚、氯仿對殺滅腸道病毒沒有效果,只有高壓、煮沸、焚燒可徹底殺死病毒。此外,紫外線、甲醛和含有效氯的消毒劑也能有效滅活腸道病毒。
治療: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目前尚沒有針對病毒的特效藥物,一般采用對癥治療和預防細菌性繼發感染。臨床上可用抗病毒眼液如0.5%病毒靈眼液,0.1%皰疹凈眼液,5%嗎啉雙胍眼液,干擾素眼液或0.2%阿糖胞苷眼液,開始時每小時一次,3天后逐漸減少次數,晚間涂環胞苷眼膏或抗生素眼膏。有角膜上皮病變的患者加用表皮生長因子眼液或眼表面潤滑劑或人工淚液促進上皮修復及保護上皮。有前房炎癥時加用散瞳劑或非甾體抗炎藥。國內有報告,使用干擾素滴眼或0.1%三氮唑核苷滴眼藥等,但療效尚不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