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說的消化道出血,是在冬季常發的疾病。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大多數是上消化道本身病變所致,少數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現。最常見的病因是,潰瘍病、肝硬化并食道胃底靜脈張破裂和急性胃粘膜病變、胃癌。由于冬季氣候寒冷,胃口相對較好,若進食辛辣火熱之品較多,如火鍋食品、羊肉、狗肉等,致火熱熏灼血絡,迫血妄行,這對原已有病變的消化道極為不利,極可能導致本病的發生。而不適當的御寒、大量喝酒和吃得過飽,有潰瘍病的患者服用解熱鎮痛類藥品也會引發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量在400毫升以內一般無癥狀,出血量在500毫升至1000毫升可引起貧血、頭暈軟弱無力、口干、肢體冷感及血壓偏低,突然起立可產生暈厥倒地致外傷,甚至誘發心律失常而突然死亡。出血量達1500毫升至2500毫升即可產生休克,表現為煩躁不安或神志不清、面色蒼白,四肢濕冷、口唇發紺、呼吸困難等,若處理不當,可迅速死亡。還有要養成觀察大便顏色的習慣,發現異常黑便或血便,就要及時去醫院看消化內科,及時用藥治療。
上消化道大出血來勢洶洶,有時病人在家中、步行、旅游、談話等場合發病,甚至沒來得及去醫院就發生悲劇。特別是肝硬化合并門靜脈高血壓的病人,必須增強預防意識。搶救是否得當,處理是否及時、正確,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當發現有人出現消化道出血時,應先實施家庭救護,以穩定病人的病情,同時向“120”求救。不斷安慰病人,以解除病人精神緊張和憂慮的情緒,病人的家庭成員不要流露出緊張的神色。病人取平臥頭低腳高位,可在腳部墊枕頭,與床面成30度角,這有利于下肢血液回流至心臟,首先保證大腦的供血。臥床的病人應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搬動,避免出血的發生。
由于該病多發于冬季,故在冬天,市民特別是本病患者平時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在氣溫突變之時。飲食上可按時就餐,饑飽有時,寒溫適度。食物以易消化、富營養及少渣滓為宜,食物烹調上細軟些,多吃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戒煙、酒,禁食辛辣、香燥、油煎之物,以防噪熱動火。并注意調節情緒,保持心情愉快、豁達。原有癥狀有加重者,要引起警惕,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