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一旦養成無規律的飲食習慣或是常吃一些過冷過熱食物都可能誘發腸胃病的發生,其中急性腸炎就是較為普遍的一種疾病。急性腸炎的發病主要與細菌感染有關,如痢疾桿菌、大腸桿菌等污染的蔬菜、肉類、水等食物,若被人們食用,患上急性腸炎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生活中引起急性腸炎的主要原因
生活中,急性腸炎的原因有的來自于飲食方面,如果平時飲食無規律或是過冷過熱都容易造成腸胃病,特別是濃茶、咖啡、烈酒、刺激性調味品、過于粗糙的食物、藥物等均可刺激胃粘膜,破壞粘膜屏障。不良的生活習慣:暴飲暴食、過度疲勞、受涼等使機體抵抗力下降或胃粘膜屏障遭受破壞,從而引發急性腸炎。
急性腸炎主要是食用被細菌和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水引起的,以沙門菌屬和嗜鹽菌污染最常見,毒素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常見,病毒亦可見到。常有食后集體發病或家庭多發的情況。
(1)痢疾桿菌。簡稱菌痢,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主要是通過污染飲食、飲水而經口感染,還可通過手、蒼蠅而傳播。
(2)大腸桿菌。主要是吃了大腸桿菌污染的蔬菜、肉類、海產品、自來水、冷飲等而發病,一般起病緩慢。
(3)沙門氏菌、嗜鹽菌、變形桿菌等。發病潛伏期短、時間集中、突然爆發、來勢兇猛,且90%以上發生于夏秋兩季,主要是食品在加工、運輸、貯存、銷售、制作等過程中,由于忽視食品衛生而被細菌感染。
(4)耶氏細菌。耶氏細菌廣泛存在于各種食物中,在低溫下生長繁殖,直接食用冰箱儲藏食品中被該菌污染的食物也可引起腸炎。
除此之外,精神方面的情緒也是生活中引起急性腸炎的原因之一,因為人的情緒容易導致人體的內分泌功能發生異常,導致腸胃不適造成腸胃病,進食被細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可能引發胃炎(胃炎【譯】:任何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癥,常伴有上皮損傷和細胞再生。是最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之一。)或胃炎同時伴有腸炎。
常見的海產品如蟹、魚、螺、海蜇或者是天熱久置的飯菜、奶、肉食品中含有致病菌如沙門菌、嗜鹽菌、致病性大腸桿菌或者是致病毒素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毒素桿菌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