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定息肉的解剖分布特征,有待對結腸進行明確分段。1979年rickert提出按百分比例將大腸區分為6段。其中結腸起始段5%的區域為盲腸,然后依次為升結腸(6%~20%),橫結腸(21%~50%)、降結腸(51%~65%)、乙狀結腸(66%~90%)及直腸(末端91%~100%區域),這種分段已廣泛用于尸檢材料結腸腫瘤分布的描記和比較。
在內鏡活檢中,雖可應用脾曲和肝曲這兩個解剖生理部位進行分段,但應用最普遍的是以脾曲為界區分為左半(遠端)結腸和右半(近端)結腸的方法。應用這一方法,尸檢材料和內鏡材料所得結果真如此略有不同,前者發現息肉均勻分布全結腸,而結腸鏡則顯示息肉分布以左側結腸為主。
據推測,息肉的發生可能一開始主要見于遠端結腸,這一點可從尸檢材料中左側息肉往往較右側為多而得以驗證。隨著年齡增大,息肉逐漸由左側向右側,由于尸檢患者年齡結構偏大,故呈現全結腸息肉發生率均勻趨勢。近年來,隨著纖維及電子全結腸鏡的廣泛應用,左側結腸息肉的檢出率亦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