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包括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是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在生活中可誘發慢阻肺產生的因素有很多,但由于大多數人對該病認識上的忽視,常常不能提前做好預防而導致現如今慢阻肺的高發。為了幫助患者遠離慢阻肺的困擾,下面小編就慢阻肺的病因為大家詳細介紹。
慢阻肺的危險因素包括宿主因素和環境因素。宿主因素包括:基因、氣道高反應性和肺的發育。
1、基因
某些遺傳因素可增加慢阻肺發病的危急性。已知的遺傳因素為α1抗胰蛋白酶缺乏。重度α1抗胰蛋白酶缺乏與非吸煙者的肺氣腫形成有關。在我國α1抗胰蛋白酶缺乏引起的肺氣腫迄今尚未見正式報導。支氣管哮喘和氣道高反應性是慢阻肺的危急因素,氣道高反應性可能與機體某些基因和環境因素有關。
2、氣道高反應性
氣道受到某種刺激而發生縮窄的程度,如果這種刺激在正常人呈無反應狀態或反應程度較輕,而在某些人卻引起了明顯的支氣管狹窄,導致肺中的空氣不能從氣管有效地排出,未能和外界的空氣進行順暢的交換。
3、肺的發育
某些人的肺部構造異于常人或其肺部發育不完善,肺部不能有效地發揮其作用,導致該類人群更易患上肺部的疾病。
環境因素主要有吸煙、職業粉塵和化學物質、戶外和室內的空氣污染、感染等4個。值得警惕的是與非吸煙者相比,吸煙者的肺功能異常和呼吸系統癥狀的發生率以及因患慢阻肺的死亡率明顯增加;同時,城市嚴重的空氣污染對已有心肺疾患的人危害嚴重。此外,兒童期嚴重的呼吸系統感染與成年期的肺功能下降和呼吸道癥狀的增加有關。
慢阻肺患者多數為40歲以上,有危險因素接觸史。有長期咳嗽、咳痰、呼吸費力、胸悶、喘息,呼吸困難的癥狀常在活動時加重。寒冷季節或感冒后,咳嗽、咳痰核呼吸困難等癥狀常會明顯加重,痰的性狀由白色黏液狀變為黃綠色膿性痰。這種情形叫做“慢阻肺”急性加重。
隨著時間的延長,這些癥狀常逐漸惡化。急性加重的次數越多,病情惡化越快。病人一般先有咳嗽、咳痰,以后漸漸出現呼吸困難。但也可僅表現為呼吸困難,沒有明顯咳嗽、咳痰。醫生根據患者的癥狀、胸片和肺功能測試可做出診斷。肺功能測試結果不僅是診斷的依據,還是判斷病情嚴重程度,制定預防方案和評定治療效果的重要參考。
溫馨提示
臨床上“慢阻肺”常漏診,原因是常規體檢沒有該項目,同時,“慢阻肺”早期癥狀不明顯,很多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得了病,只是等到呼吸困難,上樓喘息,或在季節轉換之際反復咳嗽、咳痰到醫院檢查時,已發現是中晚期。因此每年做一次肺功能檢測是很重要的。
【參考文獻:《肺部常見疾病科普叢書》《慢性支氣管炎 肺氣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