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扁平苔蘚您可能不太了解,扁平苔蘚是一種可以發病與人體任何部位的疾病,包括口腔黏膜上,就被成為口腔扁平苔蘚,口腔扁平苔蘚的癥狀與口腔潰瘍有些相似,但又有區別,所以如果您患有這種疾病,請積極進行治療,口腔扁平苔蘚與口腔潰瘍的區別有哪些呢?我們從發病原因,癥狀及診斷三個方面進行區別。
病因方面的區別
口腔潰瘍首先與免疫有著很密切的關系。有的患者表現為免疫缺陷,有的患者則表現為自身免疫反應;其次是與遺傳有關系,在臨床中,口腔潰瘍的發病,有明顯的家族遺傳傾向,父母一方或多方若患有口腔潰瘍,他們的子女就比一般人更容易患病;另外,口腔潰瘍的發作,還與一些疾病或癥狀有關,比如消化系統疾病: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慢性或遷延性肝炎、結腸炎等,另外偏食、消化不良、發熱、睡眠不足、過度疲勞、工作壓力大、月經周期的改變等等。隨著一種或多種因素的活躍、交替出現機體免疫力下降,致使口腔潰瘍的頻繁發作。
口腔扁平苔蘚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口腔黏膜皮膚疾病,一般不具有傳染性。該病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目前的研究表明,其發病與精神因素(如疲勞、焦慮、緊張)、免疫因素、內分泌因素、感染因素、微循環障礙因素、微量元素缺乏以及某些全身疾病(糖尿病、感染、高血壓、消化道功能紊亂)有關。
癥狀方面的區別
口腔扁平苔蘚好發于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患者多無自覺癥狀,常偶然發現。有些患者遇辛辣、熱、酸、咸味刺激時,局部敏感灼痛。有些患者感黏膜粗糙、木澀感、燒灼感,口干,偶有蟲爬、癢感。充血糜爛型患者可導致進食疼痛,本病為癌前狀態,癌變率小于1%。
口腔潰瘍為反復發作的圓形或橢圓形潰瘍,具有“黃、紅、凹、痛”特征,即損害表面覆有黃色或灰白色假膜;周邊有約1mm的充血紅暈帶;中央凹陷,基底柔軟;灼痛明顯。發作周期約數天或數月,具有不治而愈的自限性。臨床分類有多種。
診斷方面的區別
口腔扁平苔蘚是最常見的口腔粘膜疾病,網紋型一般無自覺癥狀,充血糜爛型可有進食疼痛、燒灼感等。中年女性多見,病損大多數左右對稱,粟粒大小的白色或灰白色丘疹組成的線條構成網紋狀病損,與正常黏膜之間沒有清晰的界限。白色線條間及四周可為正常粘膜或有充血、糜爛甚或潰瘍。必要時可進行組織活檢確診(活檢【譯】:活體組織檢查簡稱“活檢”,是指應診斷、治療的需要,從患者體內切取、鉗取或穿刺等取出病變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的技術)。
口腔潰瘍的診斷主要依據病史特點(復發性、周期性、自限性)及臨床特征(黃、紅、凹、痛)。沒有特異性的實驗室診斷依據及病理檢查依據,因此不必做實驗室檢查及活檢。但多數學者主張常規做血常規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因營養不良或血液疾病或潛在的消化道疾病。對大而深、病程長的潰瘍,應警惕癌性潰瘍的可能,必要時做活檢明確診斷。
溫馨提示
為了扁平苔蘚的預防應該不要吃過于辛辣刺激的食物,像是辣椒、胡椒、酒類等等飲用食物。還要注意也不用要吃過燙的飲食,這樣可以避免燙壞口腔粘膜,應盡可能的減少對口腔粘膜的刺激。還有要記得飯后應該做到漱口,并且要早晚刷牙,按時間定期更換牙刷,以免用的太久引發細菌增多,飲食后可以使用牙線徹底清除牙縫中的食物殘渣,避免食物殘留,細菌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