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扁平苔蘚病因復雜,是一種比較復雜的口腔疾病,病情時好時壞,但會長期存在,迄今為止還沒有可以徹底根治該病的具體方法,因此了解口腔扁平苔蘚診斷對病情的控制有很好的幫助作用。一旦確診,要及時通過病理檢查等方式,判斷該病是否發生癌變,針對治療。
鑒別診斷口腔扁平苔蘚的重點
1、盤狀紅斑狼瘡
女性多見,損害常發生在唇部、頰粘膜、舌背、口底舌腹等部位,皮膚損害多見于頭面部。粘膜損害的特征為中央萎縮,外圍為白色或黃白色而發硬的斑塊,邊緣不規則但界限清楚。損害發生部位可作為鑒別參考。
2、口腔赤斑病
是一種紅色口腔粘膜癌前損害,非常類似于癌前皮炎,在組織病理上的改變,也常難以區分。為免于在字面上混同于良性的炎癥性紅斑而稱赤斑,以示二者在本質上的差異。
赤斑初期的特征,是上皮萎縮與異常增生,臨床上的突出表現為血紅色的光亮似“無皮狀”的圓或橢圓形斑塊,界限非常清楚,觸診非常柔軟,類似“天鵝絨”,損害微凹或平狀;無明顯疼痛或不適;損害如綠豆大小,逐漸向四周擴大。這種表面鮮紅光亮而無白色成分的類型稱為均質型赤斑。反之,若赤斑中有白色顆粒,則稱顆粒狀赤斑。若又有顆粒并伴有較大的結節時,則稱為顆粒—結節狀赤斑。這種類型由于同時存在兩種癌前損害:赤斑與白斑,因此,又可稱為顆粒—結節狀白斑。
初期赤斑的特征是上皮萎縮,故鏡下所見為:角化層(角化層【譯】:皮膚最表面,由多層扁平的角化上皮細胞組成,其厚度不等,能阻止有害異物的侵入和阻擋體內液體的丟失過多。)消失或難以辨認,乳頭層上僅有2~3層棘細胞,而這幾層棘細胞往往已顯示核漿比改變,核深染等具有癌前性質的細胞畸變;又由于乳頭層接近表面以及毛細血管擴張充血,故呈特異的血紅色和柔軟性。
赤斑在緩慢擴展過程中,臨床特征為柔性與血紅色逐漸減退,界限不清,表面輕度隆起,觸診具堅韌感,表明赤斑已從萎縮與異常增生階段發展為原位癌或浸潤癌,故有時亦稱“增殖性紅斑”或“紅斑瘤”,應立即進行活檢以明確診斷。
而常見的粘膜炎是紅色良性粘膜炎的統稱,創傷、感染、藥疹等多種原因都可在口腔任何部位引起炎癥反應,這種炎癥反應通常也稱紅斑。紅斑呈暗紅色,無特異的血紅色,疼痛比較明顯,病程短暫。對于疑似赤斑的局限性損害,可在損害下注射皮質類固醇如確炎舒松,每周2次,如2周內無消退跡象,應予以活體檢查。
溫馨提示
為了預防口腔扁平苔癬的發生,大家在平時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潔,每天堅持漱口、刷牙這些清潔的“基本功”,生活起居有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如果發現口腔黏膜異常,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早就診,可降低其癌變幾率或者盡早發現和治療全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