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經鼻鏡檢查便可診斷,但須與鼻中隔結節相鑒別,后者發生于中隔離位近中鼻甲處,系中隔粘膜限局性肥厚形成的突起,以探針觸及,質地柔軟,中隔結節的形成與膿性鼻涕的慢性刺激有關,另一罕見者為鼻中隔梅毒瘤,其質地中亦較硬,但該處粘膜明顯充血。
視偏曲程度和位置,可有下列癥狀
1、鼻塞
這是鼻中隔偏曲最常見的癥狀,多呈持續性鼻塞,如一側偏曲為單側鼻塞,若中隔呈“S”形偏曲則為雙側鼻塞。
2、鼻衄
偏曲的突起處粘膜薄脆,受吸入的氣流刺激,日久可發生刺激性炎癥而致鼻出血,此類出血多為少量,偏曲的位置多在中隔的前部。
3、反射性頭痛
如偏曲部分正位于中鼻甲或下鼻甲,且與鼻甲接觸甚至相抵,常引起同側頭痛,也可成為鼻部神經痛原因之一,鼻內滴用血管收縮劑或鼻粘膜表面麻醉后,頭痛可減輕或消失。
4、臨近結構受累癥狀
若中隔偏曲部分位于中鼻道,中鼻甲相對應處,壓迫并造成中鼻甲外移或使中鼻甲骨氣化過度,粘膜肥厚,皆可妨礙開口于中鼻道的鼻竇引流,日久可誘發鼻竇炎并產生各種癥狀。
通過對40例鼻中隔偏曲引起鼻塞的患者進行鼓室壓力測定,發現鼻塞側中耳壓力顯著下降,中隔偏曲矯正后則中耳壓力上升,在臨床上患者常表現為單側耳悶或聽力下降。
5、血管運動性鼻炎癥狀加重
若將偏曲部分矯正,則鼻炎癥狀明顯減輕,有人將此鼻炎稱“結構性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