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尚沒有針對埃博拉病毒病的特異性疫苗。醫學專家正在對幾種疫苗進行測試,但沒有任何疫苗可用于臨床。埃博拉病毒的流行大都是因為醫院的環境,糟糕的公共衛生、隨處棄置的針頭、缺乏負壓病房都對醫護人員造成極大威脅。因為較好的設備及衛生,在現代化的醫院中,埃博拉病毒幾乎不可能爆發大規模流行。如果發現埃博拉病毒病患者,需嚴格隔離疑診病例和病人,應收入負壓病房隔離治療,對其排泄物及污染物品均嚴格消毒。
一、在衛生保健機構控制感染
埃博拉病毒的人際間傳播主要與直接或者間接接觸到血液和體液有關。在沒有采取適當的感染控制措施時,已有衛生保健工作者受到傳染的報告。
由于初期癥狀可能沒有特異性,因此并不總是能夠早期發現埃博拉病毒病人。因此,重要的是醫務人員要確保針對所有病人和所有醫護操作始終如一地采取標準防護措施,而無論其診斷情況如何。這些包括基本的手部衛生、呼吸衛生、使用個人防護裝備(根據與感染物質存在濺污其它接觸的風險情況)、安全注射做法和安全掩埋做法。
對埃博拉病毒疑似或者確診病人進行醫護的衛生保健工作者,除標準防護措施外,應采取感染控制措施,避免與病人的血液和體液發生任何接觸,以及在沒有防護的情況下與可能受到感染的環境發生直接接觸。當與埃博拉病毒病人密切接觸(一米之內)時,衛生保健工作者應當佩戴面部保護用品(面罩或者醫用口罩和防護眼鏡)、干凈但非無菌的長袖罩衣以及手套(有些操作程序需要無菌手套)。
實驗室工作人員也面臨風險。從埃博拉疑似人間和動物病例身上采集到的診斷標本,應由訓練有素的人員進行操作并且在有適當裝備的實驗室加以處理。
二、減少人感染埃博拉的風險
在非洲,發生埃博拉病毒病疫情時,應將減少風險的公共衛生宣教內容側重在以下幾個方面:
1、減少因接觸受到感染的果蝠或者猴子/猩猩以及食用此類動物的生肉而帶來的野生動物與人傳播風險。處理動物時應當戴上手套并且穿上其他適當的防護服。這類動物產品(血和肉)應當在食用前徹底煮熟。
2、減少社會上因直接或者密切接觸感染者而帶來的人際間傳播風險,尤其是與其體液的接觸。應避免與埃博拉病人發生身體密切接觸。在家照護病人時,應戴上手套和適當的個人防護裝備。探視住院病人以及在家照顧病人之后,要定時洗手。
3、受到埃博拉影響的社區應使民眾了解疾病本質以及疫情控制措施,包括死者的埋葬問題。死于埃博拉的病人應當立刻并且安全地加以埋葬。
在處理染病動物或其組織以及宰殺動物時,應戴上手套和其他適當的防護服。在那些已經在豬群中報告了雷斯頓埃博拉病毒的地區,所有動物產品(血、肉和奶)應在食用前徹底煮熟。
溫馨提示:目前對埃博拉病毒是否能誘導感染的個體產生保護性的中和抗體尚存在爭議,預防主要是隔離患者,對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和使用過的物品要徹底消毒,醫務人員需嚴格執行防護措施,埃博拉病毒由于自然選擇的原因可能會出現新的,毒力更強的變種,并可能通過氣溶膠傳播引起全球大流行。為了獲得高滴度抗病毒免疫血清,已從對埃博拉病毒不敏感的綿羊,山羊等動物中獲得,對動物有保護作用。